【钧儒历史】崤之战:改变中华战争历史的第一场伏击战( 三 )
文章图片
崤之战示意图崤地伏击秦军无一逃脱
何谓伏击战?从字面意思上看是先埋伏后攻击 , 伏击战是一种重要的战术进攻行动 。 事先通过侦察地形和敌方运动规律 , 确立伏击的地点 , 设立伏击圈 , 并预先部署必要兵力 。 然后当敌人进入或诱入伏击圈后 , 我方利用地形形成兵力的局部优势 , 对敌形成多面围攻之势 , 予敌以重大杀伤 。 伏击战的意义在于趁对方立足未稳的时候发动突击 , 在杀伤击溃敌军的同时尽全力避免自身的伤亡 。 也就是说用最小的牺牲换取最大的代价 。
在现代战争时期 , 伏击战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 但是在两千年前 , 先轸这一做法却是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 , 有过打群架经验的人都知道 , 不怕站着打 , 就怕追着跑 。 敌军在撤退的时候很难组织有效反击 , 甚至会出现后边的兵追着前边兵的踩踏现象 , 这个时候人数意义不大 , 但是列阵战争的话 , 双方人数差距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
文章图片
常败将军孟明视在向秦王请罪
先轸带领晋军加速急行 , 秘密赶至崤山 , 联系了当地的土著姜戎部落 , 襄公亲自身穿黑色丧服乘坐战车参战 。 晋军埋伏于驿道两旁的山谷之上 , 等待秦军进入伏击圈 。 而秦军十分缺乏防范意识 , 也没有斥候去打探道路 , 大摇大摆地进入了山谷中 , 这时候晋军突然从山谷上发起冲锋 , 凭借地势犹如猛虎下山 , 冲入秦军将秦军分割成无数小方针 , 大肆砍杀 。
而秦军毫无准备 , 部队又得不到队长的号令 , 一时手足无措 , 战车在狭窄的山地中又无法调头 , 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只能各自为营 , 四处逃散 , 被晋军杀的杀俘的俘 , 全军覆没 , 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三名统帅被俘 。
文章图片
此战不仅是华夏文明史上上的第一场伏击战 , 也创造了全歼敌军无一逃脱的战绩 , 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据《说苑·敬慎》中记载:"则听先轸兴兵要之肴 , 击之 , 匹马只输无脱者 , 大结怨构祸于秦;接刃流血 , 伏尸暴骸 , 糜烂国家 , 十有余年 , 卒丧其师众 , 祸及大夫 , 忧累后世 , 故好战之臣不可不察也 。 "
笔者认为 , 此战过后 , 各贵族也纷纷得到了消息 , 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 由于先轸再出兵前也提出了"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 秦则无礼"的出师之名 , 使得贵族阶级也找不到理由谴责襄公 。 但是此战也促进了许多军事家对战争的形式进行思考和创新 , 各种新式的战法和兵法得到普及 , 包括先轸的战略思想也影响了后世的兵家思想 , 包括孙武、孙膑的兵法中均提到了先轸的某些思想 , 这也为后来的战争形式升级 , 从争霸战争变成了灭国战争埋下了伏笔 。
文章图片
穆公终生无法东出崤函结语
如果我们去查看战争的定义 , 会看到这样一段话:战争是一种集体、集团、组织、民族、派别、国家、政府互相使用暴力、攻击、杀戮等行为 , 使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 , 亦被视为政治和外交的极端手段 。
这里边有两个关键词语 , 那就是武装战斗和极端手段 。 在我们的脑海中 , 可能会认为战争的结果都是十分残酷的 , 双方会战斗到只剩最后一发子弹或者最后一个人才算罢休 。 但是实际上 , 如果每次战争都是这样硬碰硬的进行 , 没有几个国家能够坚持住 。
而且春秋时代 , 虽然战争众多 , 但是参战者名义上都是天子手下的诸侯 , 他们手下的士兵也都是周朝子民 , 是周朝的武装力量 。 即使周天子势力衰败 , 不过各诸侯之间的关系纠葛不清 , 犬牙交错 , 也互相呈现一种压制关系 , 如果在战争中用力过猛 , 损害的有可能是自己的有生力量 , 给其他诸侯可乘之机 , 这就是为什么春秋时代的战争规则复杂 , 对俘虏和追击等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的真正原因 , 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所有的诸侯的利益 。
- 孟子|历史本身,比小说更精彩
- 小天说历史|为何曹植会输?他输在哪些方面呢?,同样是曹家的他们
- 心儿谈历史|胡媚娘原装美貌,自己的母亲白娘子长得像她,在许仕林眼中
- 历史神秘事|诸葛亮北伐派他镇守街亭,张郃还能取胜吗?,如果张飞不死
- 芸慧育儿经|50条历史冷知识,每一条都颠覆你的认识,从秦始皇到慈禧太后
- 历史神秘事|而不像明朝一调军队就是几十万?,为什么清朝调兵最多几万
- 历史的小前沿|英勇一生为何被杀于麦城?,三国时期著名将军关羽
- 宁姐聊历史|杀五个鬼子陪一生,史上最美抗日女土匪:杀一个鬼子陪一晚
- 哲灵讲历史|发明了一种“春凳”,有什么特殊作用?,古人为了方便
- 百汇平历史|哪有吕布的地位,三国时期被儿子耽误的第一战将?如若早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