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无声的关爱 满满的感动(人民论坛)

  在高铁站 , 有人驾驶小货车送来500斤消毒液原液 , 没留下任何信息便匆匆离去;在社区 , 有人购买1250个口罩免费分发给邻居 , 却谢绝采访和拍照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 , 我们身边不乏心系武汉的匿名捐款者、给医护人员寄去匿名礼物的普通市民、为民警留下匿名红包的热心人一个个默默献出爱心的平凡身影 , 传递着无声的关爱 , 给人以满满的感动 。

人民日报:无声的关爱 满满的感动(人民论坛)。  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 种种不留痕的善行义举 , 透露着一丝淡然和从容 , 体现出无私大爱 。 其实 , 平日里类似的事迹并不鲜见:有的人拾金不昧而不留姓名、不求回报 , 有的人长期隐藏身份资助贫困山区的学生 , 有的人勇救落水群众随即消失在人海这些事了拂衣去 , 深藏身与名的平凡人物 , 堪称身边的凡人英雄 。 他们不愿让人知道自己是谁 , 但是人们总能真切感受到他们的存在 。

人民日报:无声的关爱 满满的感动(人民论坛)。  不留痕迹却有存在感 , 看似是个悖论 , 实则富含哲理 。 这充分说明 , 存在感是靠实实在在的行动干出来的 , 与外在的、表面的痕迹关系不大 。 那些越是看淡名利、想隐藏自己的人 , 越能彰显自己 。 即使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 , 也会由衷地钦佩他们、敬重他们 , 愿意在心里给他们留一个位置 。 反之 , 如果但凡做点什么就生怕别人不知道 , 时时留痕、处处留痕 , 搞痕迹主义那一套 , 反倒容易遭人嫌恶 , 难以赢得他人的认可 。

  刻画工夫初亦苦 , 终然芒角了无痕 。 其实 , 如果能放下对痕迹的执念 , 拾起对本质的追求 , 就可能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 清代姚元之编著的《竹叶亭杂记》记载 , 有个人画技一流 , 常常以水作画 , 等到纸干了 , 但存魂而已 。 作画如此 , 其他事情亦然 。 只要用心做了 , 又何必在意甚至刻意留下痕迹给别人看呢?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 两弹元勋邓稼先埋名于戈壁 ,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居于荒岛 ,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藏身于深山他们当时所处的是偏僻荒凉的地方 , 所沉醉的是无人所见的事业 。 但这些为大众所不知、看似不着痕迹的付出 , 却描绘出最浓墨重彩、恢弘壮丽的画卷 。

  了无痕 , 既是一种境界 , 也是一种智慧 。 事实证明 , 那些苦心孤诣想靠留痕达成一己之私的 , 往往事与愿违 , 聪明反被聪明误;那些返璞归真、肯下一番无痕功夫的 , 最终却能超越庸常 , 赢得尊重与认可 。 有句歌词写得好 , 什么也不说 , 祖国知道我 。 只要敢立下坐冷板凳的志向、甘于做地平线下的工作 , 燃旺胸中的一团火、深挖事业的一眼泉 , 那么即使功不在我 , 也必定功不唐捐;即使默默无闻 , 也终将收获充盈的人生 。

新型肺炎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