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资产总量:北京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成果出炉 GDP连上三台阶突破3万亿

人民网北京3月30日电 北京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圆满完成。两年来,全市各级普查机构和3.1万名普查人员,严格把控数据质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全面突出北京特色,普查取得重要成果。普查数据清晰呈现全市二三产业发展全貌,客观展现首都经济发展成就。
【 单位资产总量:北京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成果出炉 GDP连上三台阶突破3万亿】北京市统计局、市经普办今天发布的普查登记结果显示,2018年末,全市共有二三产业法人单位98.9万个,资产总量211.96万亿元,比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时大幅增长。
稳步提升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全国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主要目的是全面调查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摸清经济“家底儿”。自2018年3月市政府正式部署北京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以来,全市各级普查机构和3.1万名普查人员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经济普查取得重要成果。
根据经济普查结果核算,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1万亿元,继2007年超过1万亿元、2013年超过2万亿元后,突破3万亿元大关,经济总量居全国第12位。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3万美元。
2018年末,全市二三产业各类单位(不含个体经营户)超过100万个,达到107.9万个,比三经普时增长50.7%。其中,法人单位98.9万个,比三经普时增长56.8%。全市二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量突破200万亿元,达到211.96万亿元,比三经普时大幅增长73.6%。
此外,全市二三产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31万亿元,比三经普时增长33.9%;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361万人,比三经普时增长22.5%。
转型升级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五年来,全市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创新驱动,首都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2018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为0.4:16.5:83.1,服务经济特征更加明显,第三产业地位更加突出。
第三产业中,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资产总量合计189.58万亿元,比三经普时增长71.2%,占全市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89.4%。
五年来,北京工业以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为抓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质量效益不断提高。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收入利润率为7.4%,比三经普时提高0.7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为82.7元,比三经普时下降1.9元;资产负债率为45.2%,比三经普时下降7.4个百分点。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现总产值4425.8亿元,比三经普时增长三成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2.5%,比三经普时提高3.5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4971.1亿元,比2014年增长两成多。
持续优化 空间布局呈现新趋势
这次经济普查摸清了二三产业空间分布。从法人单位数量分地区看,位居前三位的地区是朝阳区、海淀区和丰台区,其中朝阳区法人单位数量21.5万个,占21.7%。法人单位资产总量占首位的地区则是西城区,资产总量达121.62万亿元,占57.4%。
值得关注的是,中心城区以外区域经济加快发展,法人单位数量和从业人员分别比三经普时增长1倍和31.8%,远高于全市56.8%和22.5%的增长水平;占全市的比重分别比三经普时提高9.7个和2.1个百分点。
五年来,高端产业功能区逐渐发展壮大。普查登记结果显示,2018年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商务中心区、金融街、奥林匹克中心区、首都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共有二三产业法人单位9.8万个,资产总量102.91万亿元,分别比三经普时增长54.2%和81%。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以占全市9.9%的法人单位拥有全市48.6%的资产总量,创造了全市47.7%的营业收入。
双轮驱动 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
五年来,北京市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新动能快速崛起,科技创新表现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