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蒋方舟:少女作家不再年轻,天才儿童也有“没有作品”的烦恼

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这是蒋方舟在《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中的一个章节,也被重点刻画于封面之上。这位顶着“天才少女”出道的作家,有过最辉煌的时代,当然也逐渐在时代之中渐渐被磨灭了棱角。好像人总是这样,年少时的意气风发,终究会被时代中逐渐被消磨,最终也只能毫无所望。
谈蒋方舟:少女作家不再年轻,天才儿童也有“没有作品”的烦恼
文章插图
蒋方舟年仅7岁时便开始写作,可能这个时候大多数人还根本不知道写作是什么东西。而她在9岁之时便完成了《打开天窗》,并成功出版,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部大作。在其12岁时便开始了自己的媒体专栏,将自己所想传递给更多人。2008年时,其被清华大学降60分破格录取,成为了名牌大学的天之骄子。而其毕业之后,便成为了《新周刊》的副主编,一路走来的她,好像总是那样的顺利,相较于平常人的苦难与折磨,她过得太过舒服。
谈蒋方舟:少女作家不再年轻,天才儿童也有“没有作品”的烦恼
文章插图
很多人说作家必然要经历沧桑,即使没有,也必然得阅历丰富。像早已闻名的作家余华、莫言、史铁生等人,他们都是在被生活无数次鞭挞之后才有所大作,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他们的人生经历,所以才会那样的动人与真实。但是对于现在一些自称“作家”的人,他们生活于聚光灯下,想象着伤痛,想象着可能的故事,以期用所谓优美文字感动更多人,这样的作品价值如何,还需仔细考量。而今蒋方舟也已经三十岁了,也到了而立之年,当然她也不再是当年那个被众星捧月的天才少女,因为年少成名带给她的不仅仅是荣誉,还有着诸多压力。而且她的身边还常常有一个声音:“你一直没有作品,你泯然众人矣了。”
谈蒋方舟:少女作家不再年轻,天才儿童也有“没有作品”的烦恼
文章插图
对于蒋方舟来说,”没有作品”也是让她最在意的,一个作家被人说没有作品,就好像一个演员被说没有代表作,这本身就是一种侮辱,而且这还是在一个天才少女的身上。与童年的告别
在其著作《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的最后一章《审判童年》,她说最初写是想要告别童年,因为她的童年对于她自己来说并不是那么想拥有。
谈蒋方舟:少女作家不再年轻,天才儿童也有“没有作品”的烦恼
文章插图
她曾亲述:“人生要告别太多东西了,起码可以告别天才儿童的身份吧。另外,前两天还有采访人员问我,你觉得是你的作品让人记住,还是你这个人让人记住。我后来想自己的成长伴随着一系列社会新闻,包括考上清华、破格录取,到《新周刊》当副主编。我也想告别这些新闻事件累积起来的一个形象,不想做一种符号化的东西或者社会新闻的主角。”蒋方舟的写作是在母亲尚爱兰的恐吓之下开始的。在她七岁那年,她的母亲告诉她,如果她不能在小学之前出版一本书,她就会被警察抓走。而他的父亲便是一位乘警,当场便拿出手铐配合她的母亲,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不知所措的蒋方舟只能提笔书写,对于任何一个小孩来说,这都可能是一段阴影,没有人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在胁迫下进行的。
谈蒋方舟:少女作家不再年轻,天才儿童也有“没有作品”的烦恼
文章插图
当母亲看到她花费八小时写出的一篇六百多字的文章时,直呼她为“天才”,但这对于蒋方舟来说,并不是十分悦耳,她曾称:“它既是鼓励,也是诅咒,我被指定为天才,所以我要有能力成为天才”。因而她便开始了自己的天才少年之路,在众人的注视之下,完成着一个又一个成就。
她9岁出版《打开天窗》,一时间成为了市场的宠儿,因为社会需要一个聚焦点,更需要一些话题度。也许这个年纪的儿童还正享受自己幸福的童年时光,但是她已经开始出席各种活动,说着与她年纪十分不相符的话语。名声带给一个人的并非是那样美好,因为这本身便是一种“绑架”。蒋方舟更是认为自己被当成了一种玩具,供人欣赏。
谈蒋方舟:少女作家不再年轻,天才儿童也有“没有作品”的烦恼
文章插图
她的母亲还曾希望她能够退学专心写作,好能够创作出更多的作品,但好在她的班主任及时留住了她,因为学生如果不学习,终究不会对得起天才的名号。虽然蒋方舟成为了全校唯一不用写作业的孩子,但这样的经历对于她来说更是一种折磨。她在年幼时在父母的要求之下开始了写作之路,可能当时的她对于写作还不甚理解,她有着不属于年龄段该有的朝气,她过早的与社会接触,对于她本身来说并不是一种幸福,她要努力维护自己天才的形象,尤其是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