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风婉史@本该荣归故里,却为何双双郁闷而死,廉颇和蔺相如为赵国两大门神
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 在历史长河中 , 也衍生出了许多的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 , 比如围魏救赵、田忌赛马、退避三舍、背水一战等等 , 这些故事都特别激励我们 , 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 而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主人公是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 , 有关于二人的“负荆请罪” , 以及后来二人将相和的故事 , 流传千古 , 想必我们都耳熟能详 , 但你们知道二人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吗?
文章图片
一、渑池之会
在春秋时期 , 形成了诸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 , 在经过无数次的兼并战争和内部改革变法之后 , 最终在战国时期形成了 , 齐、楚、燕、韩、赵、魏、秦的七国鼎立的势力割据的局面 , 七国之间尔虞我诈 , 明争暗斗不断的通过提升自己消灭别国的方式来发展壮大 ,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秦国 , 秦孝公上台执政之后 , 秦国的实力一跃成为七国之中最强的 , 远远强于其他六国 , 直接原因是商鞅变法 , 在经过商鞅变法之后 , 秦国成为各诸侯国闻风丧胆的对象 。
秦昭襄王上台之后 , 野心越发猖狂 , 开始了自己一统天下的计划抱负 , 但是秦昭襄王也不敢轻举妄动 , 因为其他六国还有一定的底蕴 , 还有不俗的实力 , 攻打每一国都需要制定好周详的计划 , 不能同时攻打六国或者几国 , 在公元前279年 , 秦国将目标瞄准了楚国 。
秦国想要攻打楚国的同时 , 又害怕赵国出兵援救 , 如果赵国和楚国相加一起和秦国对抗 , 那么秦国就会处于被动或者均衡的局面 , 两面受敌 , 这样很明显是不利于秦国计划的实施的 , 这样的大背景下 , 就发生了渑池之会 。
文章图片
秦昭襄王见此局面 , 于是约赵惠文王在渑池商谈这件事 。 在渑池之会时 , 秦昭襄王凭借自己的实力高于赵惠文王 , 总是对赵惠文王言语相逼、咄咄逼人 。 蔺相如凭借着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和聪明机智的头脑 , 巧妙的化解秦王对赵王的威风凛凛 。 秦昭襄王还要求要割让赵国五十座城池为他祝寿 , 还好蔺相如据理力争 , 没有让秦昭襄王得到半点好处占一丁点便宜 , 使秦赵两国在渑池之会上处于平等的地位 , 维护了赵惠文王的尊严 。
二、负荆请罪
在渑池之会后 , 赵惠文王就对蔺相如大为赞赏极为满意 , 于是提拔蔺相如为上卿 , 位居廉颇之上 。 廉颇得知此事之后 , 饽为大怒 , 自己为赵国奋战沙场这么多年 , 出生入死 , 上刀山下火海 , 而蔺相如却只是耍耍嘴皮子 , 在渑池之会那么短的时间官位就比自己还高 , 当然心里特别不平衡 , 所以廉颇想找个机会教训一下蔺相如 。
文章图片
至此 , 廉颇总是刁难蔺相如 , 不但对蔺相如本人百般刁难 , 而且对蔺相如的手下也不放过 , 以至于有很多人认为蔺相如害怕廉颇 , 身边的人也大为不解 , 自己的官职比廉颇高 , 为什么还要对廉颇畏畏缩缩忍气吞声 。
直到有一次 , 有人问蔺相如为什么总是这样躲躲藏藏的 , 蔺相如说“秦王和廉颇相比 , 哪个更让人害怕 , 我连高高在上的秦王都不怕 , 还能够羞辱他 , 难道还会害怕廉颇吗?” , 假如自己和廉颇针锋相对 , 两虎相斗 , 必将大乱 , 搞得两败俱伤甚至会有一方亡于争斗 , 这会正中敌人下怀 , 最后让敌人渔翁得利 , 那样赵国就会有危险 , 我是将国家威亡至于个人私利之前啊 。
廉颇之后听闻蔺相如的一番话后 , 大为羞愧 , 认为自己做错了事 , 没有大局观 , 冤枉了蔺相如 , 于是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家门口请罪 , 蔺相如也热情的接待了廉颇 , 两人的关系也和好如初 , 前面的事都冰释前嫌了 , 成为难得的生死之交 , 从此有了负荆请罪和将相和的美谈了 , 这样的故事也被传颂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