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致敬“沉默的英雄”——记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者( 二 )


结束火神山鏖战,再赴雷神山战场 。来自河南漯河的刘西魁和肖建两名安装工人,完成火神山病区水电、通风系统安装后,马不停蹄赶赴雷神山 。肖建说,来自各地的工友都在顶风冒雨、日夜奋战、争分夺秒,“最长一次,我连续40多个小时没合过眼” 。
瞬息万变的火神山、雷神山施工现场,经网络直播后,数千万网民当起“云监工” 。不少观众留言:“两山”奇迹的背后,是一个个建设者倾尽全力做到快点,更快点 。
2月4日,上千名解放军医护人员进驻火神山医院后开始收治病人 。2月8日晚,容纳1600张床位的雷神山医院,收治首批确诊患者 。
“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种动员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如此评价说 。
战场坚守:“救命项目,再难再险也要上”
从除夕开始,中建三局项目经理尹典一直坚守在火神山医院 。从最初的组织现场施工,到现在安排运行保障,他已连续奋战了两个多月 。
“建设火神山,主要靠毅力,拼速度;维保火神山,就要看胆量,心得细 。”33岁的尹典说,电路排障、马桶疏通、按时巡检等维保工作十分危险,“得经常与病毒贴身作战” 。
“两山”医院落成,医护人员进驻,病人逐步收治后,病区水电气等系统的运行维修保障任务,还需要一批工人留守承担 。
“建筑项目完工后都有一个调试过程,再全面投入使用 。”雷神山医院维保专班负责人蔡龙江说,“两山”医院,建成即交付,交付即使用,根本没有调试时间,维保任务十分繁重,“各个系统运行出现问题,必须立即处理,决不能在救治过程中发生意外” 。
参与“两山”医院维保,意味着必须进入病毒污染的“红区”隔离病房 。
“我志愿加入火神山医院维保工作,最艰苦的担子我们挑,最危险的地方我们去,最紧急的关头我们上,最困难的时刻我们到!”
铿锵誓言,掷地有声 。
克服心理恐惧是这些普通工人必须迈过的第一关 。王野是维保组进入隔离病房的第一人 。护士长反复强调注意事项,从培训到穿防护服就用了一个小时 。他说:“不紧张、不害怕那是骗人的,可一干起活来,就顾不上了 。”
逐一检测、调试电源……工作完毕,王野在护士帮助下脱掉防护服,冲个热水澡,安全返回 。有了王野这样走进“红区”的带头人,大家逐步迈过了心理障碍关 。
病区就是战场 。小到空调调温、电视换台、龙头漏水,大到新风系统故障,接到任务安排,维保队员必须第一时间进入病区工作 。因此,他们成为除医护人员、住院患者之外,进入“红区”频次最高的群体 。
高峰期,有494名维保人员在“两山”医院一线,全天候响应院方和医护人员的需求 。最多时每天完成600余项维保事项,确保医院正常运转 。
解放军维修战士的加入,进一步充实火神山维保力量 。蔺军义是一名四级军士长修理工,每修理完一处,他就在记录本上画个“对勾” 。如今,小本上已有700多项出工记录,“医生们治病救人,我们专治病区运行中的故障,问题绝不能留到第二天” 。
挑战不断、风险丛生 。“两山”医院都是负压病房,病毒弥漫的空气必须集中处理,达标才能排放 。在雷神山医院,“90后”小伙方健主动承担这项高风险任务 。
有一次,雷神山B区还有5分钟就有患者进入,正负压系统突现故障 。病房内负压不足,若有患者进入,可能导致病毒进入医护区,后果不堪设想 。
“情况十分危急,浑身冷汗不停 。”方健立马带领维保小组,兵分四路排除故障 。在患者到达病区前最后一刻,系统及时恢复,“立足岗位,我们要竭尽全力当好病区运行‘护航员’” 。
医护人员抢救,维保工人抢修 。“一次突降暴雨,屋顶有一处漏水,维保工人们迅速赶来抢修 。”支援雷神山医院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护士高梅说,他们用血肉之躯,维持医疗秩序,保障病区运转,“这种并肩作战,携手抗疫,让我们切身感受到支持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