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堂绿肺”养成记 西溪湿地:从污水横流到城市生态建设标杆( 三 )

「新华网」“天堂绿肺”养成记 西溪湿地:从污水横流到城市生态建设标杆。  围绕保护工程 , 一度有过一些议论 。 首当其冲是土地财政的利益问题 。 那些年 , 杭州已和很多城市一样 , 房价飞涨 , 土地极为值钱 , 当时最高拍到1800万元一亩 。 在工程启动前 , 西溪湿地原址已受到严重破坏 , 入驻了不少房地产公司 , 一度被杭州人称为房地产西进浪潮 , 每个项目都意味着巨大的财政收入和GDP数字 , 开展保护工程意味着要动这块巨大的蛋糕 。 但市、区政府不为利益所动 , 做了大量的工作 , 将这些项目一家家地劝说退出 。 如果从经济的角度讲 , 眼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 , 这个湿地保护工程对杭州市来说真是亏大了 。 当时 , 相关负责人坦言 , 整个工程总投资巨大 , 资金回收几乎没有可能 , 自立项起 , 就定位为保护工程 , 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 市委市政府多次强调 ,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 , 是城市的绿肺 , 而且西溪湿地还有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 , 要将生态优先 , 最小干预放在首位 。

  不仅没有大肆招徕游客 , 反而有一系列拒客举措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 , 这个保护工程在开园之后 , 不仅没有大肆招徕游客增加旅游收入 , 反而采取了一系列拒客的举措 。 既失去了房地产的大笔土地出让款 , 政府还要投入40亿元建设款 。 市里有关领导说 , 实际上这点门票钱连湿地公园的日常运作都维持不了 。 但是 , 从整个城市看 , 杭州拥有了强有力的城市绿肺 , 拥有了全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 , 城市的品位大大提升 , 这种增值将惠及子孙后代 , 远不止眼前的这点利益 。 经营城市 , 既考虑经济数字 , 同样也要经营文化软实力和环保绿色实力 , 为城市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作综合考虑 。 借地生的财 , 既生现实的真金白银 , 生经营文化软实力和环保绿色实力所需要的资金 , 也生由软实力所带来的长远的巨大效益 。

  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启动之初 , 有不少热心市民提出 , 湿地有独特的生态系统 , 和西湖等传统的景区公园不一样 , 所以需要专业的规划、设计、施工 。 作为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 , 杭州在保护工程的专业性上做出了不少努力 。 河道、鱼塘必须是斜坡堆土 , 让各种生物有生长繁殖的环境;堤塘边打下柳树桩 , 原来施工时考虑松木在水里不会腐烂 , 准备用松木桩护堤 , 但是本地村民提出 , 松木是死桩 , 不能生根发芽 , 而柳树桩是活桩 , 会生根发芽 , 在堤岸上盘根错节 , 裨益丰富生态;草皮也必须是原生态的 , 西湖边那种所谓的高级草皮和这里的野生状态是两码事;污水直排被淘汰 , 管网配置到角角落落;对原生态保护区以及生态恢复区只将部分封闭小面积水体连通 , 利于物种自由交流 , 吸引水鸟栖息;保留和恢复作为次生湿地标志的鱼塘达383个 , 原有的柿子树一棵都没少 。 在湿地保护过程中 , 这样的例子很多 , 群众性和专业性、科学性和民主性在西溪湿地的规划实施中得到了体现 。

  围绕西溪湿地是完全保护还是也要利用 , 曾经出现了一些讨论 。 杭州始终把生态保护牢牢摆在第一位 , 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 , 在此基础上发挥科研、教育、观光功能 。 为加强生态保护 , 在湿地一期工程内设置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包家埭和合建港五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 。 入口处设湿地科普展示馆 , 园区内设多处观鸟区 , 群鸟飞翔 , 人景相融 。 杭州在湿地保护的科技含量上下了很大功夫 。 定位世界最高水准 , 由国际知名的建筑事务所竞标打造湿地科普研究展示平台 。 最终建筑大师矶崎新(于2019年获普利兹克奖)的设计方案中标 , 建成了造型独特、寓意深远的西溪湿地博物馆 , 充分展示湿地生态多样性及悠久人文历史 , 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成为重要地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