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重点发展农业,鼓励种粮,保护粮价,亟待各界关注!
一次疫情,我们服从中央的英明领导,感动于一批批的逆行者,他们都是英雄,当然还有数不清的警察、基层组织、志愿者、逆行的司机等等,每天我们都被感动着,被鼓舞着,更高兴的看到疫情一天天趋好,春暖花开时,欣喜这大好江山依旧。
阳春三月已过,春耕各种忙,在疫情期间,我们朴实的农民,默默的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看似微弱,却挑灯夜战、肩扛车拉的汇聚成几百万吨的饭菜支援抗疫前线,他们也是英雄。而在这次疫情国内趋好国外依然乱的情况之下,我们是否该反思一下我们的农业问题。
文章图片
我们从古代到现在,都是农业大国,因为我们是人口大国,吃是头等大事,所以作为生产粮食的农业自然是第一产业,是基础,加上我们八亿多的农民,更能说明农业必须要稳定,这次疫情在全球范围肆虐,各个国家的众生相也一览无余,但有几个苗头我们应该要看到国家农业(本文说的农业是指粮食类作物)在未来的重要性。
越南作为我们主要的大米进口国,近期他们不再出口大米。前几日有几个国家宣布粮食暂不出口的决议。我们是个粮食消费大国,每年进口很多粮食,对进口粮食的依赖较大。我们八亿农民,真正种粮食的已经越来越少了,很多地方出现大批“荒地”,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意味着我们在用很少的地来种粮,主要看进口来养活十多亿人口。我们国家的粮库是否满仓储备,之前曾曝出有地方粮库空仓挪空的新闻。且不说战争,就如当下的疫情面前,我们真要封城封村,能抗多久?不要忘了粮食是需要3-6个月的生长周期的,更重要的是需要在恰当的季节才能种植,不是快速变现的,所以作为战略储备更为重要。粮草是打仗的重要战略物资,必须处于常年备战状态,库满仓家满缸才是硬道理,可现在农村家的缸很多是空的,即使有点面粉或者大米也基本是买的成品的,这是一多半的农民啊,一旦有持久抗战的话,他们能抗多久?
我们一直在坚守耕地红线,可耕地红线保住了,不代表粮食就能保住了,耕地上很多都种了瓜果蔬菜的经济作物,国家又不征粮了,更没有种粮食的了,且不说10后的孩子,就是00后的孩子很多都没有见过地瓜玉米高粱大豆花生水稻和小麦了吧,北方的农村放眼望去是一片白花花的高温蔬菜大棚,南方的农村则是一排排的果树和养殖基地。
文章图片
耕地我们保住了,可种地的人没留住,去城里工地搬砖去了,种粮食的心没留住,经济作物来钱快。为什么会这样呢?
表面上是钱在作怪,粮食不赚钱,经济作物太累人,所以年轻人要出去闯一下,这本身没问题,但当去了城市就有了想在城市不回来的念头,即便没有教育资源户口福利,还是想留在城市,不是城市太好,而是农村太差所致,既然想留在城市,第一步就要花巨资买房子,这才是农村留守人群不种粮而种经济作物的主要动因——给孩子在城里买房子。
城市的房价天天在涨,就如充满气的气球,已经薄如蝉翼了,硬着陆显然不可能,软着陆的政策试过很多,效果也不明显,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上涨原因之一是由农村进城大军顶起来了,同时也导致空房率高,城市体量规模虚假扩张。
【 『发展』重点发展农业,鼓励种粮,保护粮价,亟待各界关注!】如果农村政策好,对粮价有保护措施,提高粮价,提高城市生活消费中的粮食成本和蔬菜瓜果成本,让农民有理由去种植粮食,扩大经济作物种植,让耕地回归农业;同时提高农村教育、社保、娱乐等系列基础配套的推进,让年轻的新生代农民能够在家线上消费,线上创业,线下社交,线下学习更便捷,那就可以让更多的农民回归农村。
以工业和服务业凝聚起来的城市,就像宇宙里的黑洞,不停的吸收农村的青壮劳力,不停的让自己的体量变得越来越庞大,而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其生存的空间却越来越小,处境尴尬。
- 「新华网」亚行:新冠疫情将导致亚太发展中经济体今年经济增速放缓
- 大众网■奖!城阳区出台鼓励工业企业跨越式发展奖励办法
- 云安全联盟区块链安全工作组启动,e签宝助力推动区块链安全发展
- 【雷格斯】灵活办公向重点城市以外地区迁移,未来十年贡献2540亿美元
- 『如水月色』2020年共享充电宝的市场疫情过后发展趋势走向分析
- 『全市』莱芜区参加全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分会场活动
- 「秀山县秀山网」深入助力贫困户增收,付万春:以产业发展为跳板
- 『抓好』一起为大地添绿(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 「乐居财经」天房发展回应公司近期债务情况:偿债方案报道不实
- 『京东商城』京东零售CEO徐雷人民日报发文:发展智能物流和智能供应链是新基建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