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见度@打破柴达木30年勘探僵局的高原陆相生油新理论助尼泊尔找油

破解柴达木盆地30年油气勘探僵局的关键技术体系 , 为油气资源全部依靠进口的尼泊尔寻找本国油气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撑 。 澎湃新闻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下称青海油田)了解到 , 近日 , 青海油田组织开发的《强改造型咸化湖盆油气地质理论及勘探技术体系》中的“极低信噪比地震勘探技术” , 在尼泊尔代莱克地区的地震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首次在尼泊尔喜马拉雅逆掩推覆带获得超过预期的高品质地震资料 , 并填补了该地区近30年来的地震勘探空白 。 尼泊尔是个山地国家 , 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任何油气田 , 油气资源全部依靠进口 。 1982-1992年 , 多家西方石油公司在该国进行了整整10年油气勘探 , 但由于地质情况复杂 , 相关技术不配套 , 始终没有明显发现 。 代莱克地震勘探项目是中国援助尼泊尔油气资源勘查的重点项目 , 由中国商务部主导 ,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物理勘探公司负责实施 。 该项目工区位于尼泊尔中西部佩里专区 , 为全山地地形 , 地表为复杂的山地 , 地下地质构造为冲断结构 , 地质情况与柴达木盆地英雄岭地区相似 。 于是 , 打破英雄岭构造带数十年勘探僵局的地震勘探创新技术 , 首次走出国门 。
能见度@打破柴达木30年勘探僵局的高原陆相生油新理论助尼泊尔找油
文章图片
鸟瞰柴达木盆地英雄岭援尼泊尔找油气的技术理论 , 曾扭转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前景石油天然气资源深埋在地下 , 看不见摸不着 , 如何找到深部油气藏?靠的是地震勘探技术 。 地震勘探就是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产生的波阻抗 , 通过激发、观测和分析人工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规律 , 经接收、处理后 , 反映和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这个过程可以形象地理解为给地球做“CT” 。 中方团队的任务 , 就是在尼泊尔代莱克地区拍摄更清晰的油气藏体检“照片” , 为地质学家提供更加精确的判断依据 。
能见度@打破柴达木30年勘探僵局的高原陆相生油新理论助尼泊尔找油
文章图片
在密林中 , 尼泊尔项目山地钻人员正在打井在当地 , 负责施工的东方物理勘探公司在总体应用英雄岭复杂山地地震勘探技术的基础上 , 综合当地特殊地质条件 , 采用“宽线+高覆盖观测”技术进行地震勘探 , 确保接收信息丰富 , 大幅度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 地质学家根据地震剖面分析研究 , 初步判断该地区存在着一个南东北西向的背斜构造 , 具备形成大型圈闭的构造特征 , 为下步油气有利目标区优选和参数井位部署奠定了基础 。 日前 , 这一油气资源调查项目已收官 。
能见度@打破柴达木30年勘探僵局的高原陆相生油新理论助尼泊尔找油
文章图片
尼泊尔证明在尼泊尔之前 , 这套山地地震攻关技术在曾被评价为“持续勘探价值不高”的柴达木盆地 , 陆续发现了多个特征不同、类型多样的油气成藏区带 。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 , 是青海油田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 , 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地质情况最复杂、地表条件最艰苦、工程技术保障最困难、油气赋存条件最特殊的油田 。 早在1954年 , 柴达木盆地就开始油气勘探 , 上世纪50-70年代 , 先后发现了冷湖、尕斯、涩北等一批油气田 , 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气生产基地 。 但之后30年 , 辗转盆地多地勘探无规模发现 , 按照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一般理论依据和客观规律 , 国家曾先后七次组织重大攻关 , 多家国际大油公司也协助勘探 , 均无功而返 , 未取得明显进展 。 据此 , 学术界曾认为 , 新近纪以来青藏高原持续剧烈隆升 , 柴达木盆地被强烈改造 , 油藏遭到严重破坏 , 地表油砂成山 , 难以形成大型油气田 , 持续勘探价值不高 。
能见度@打破柴达木30年勘探僵局的高原陆相生油新理论助尼泊尔找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