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娱观察:为何国内视频网站不注重技术优化?


随着新冠疫情在欧美的进一步蔓延 , 大量普通人的居家隔离势必会推动一众流媒体服务量上涨 , 只是没想到最先感受到压力的会是作为基础服务的宽带网络 。
欧盟内部市场和服务专员蒂埃里·布雷顿敦促流媒体平台考虑限制视频码率 , 以避免流量过载 , 影响在家办公人群 。 3月19日 , 以Netflix为首的流媒体服务提供商纷纷表示 , 应欧洲各地政府的要求 , 将会适当降低流媒体内容码率以减轻网络带宽的压力 。
YouTube、Apple TV+ 和Amazon Prime Video等平台紧随其后 , 也降低了提供给欧洲用户的视频画质 。 YouTube在声明中直接表示视频将采用默认分辨率(480P) , 而知名苹果新闻博客 9to5Mac发现 Apple TV+ 分辨率降至670P 。
Netflix于两天之后的3月21日在官网发布了一篇相关博客文章 , 文中提到“上周 , 欧盟要求Netflix、Amazon和YouTube等公司确保我们尽可能高效地利用电信网络 。 我们立即开发、测试并有效运用了一种方法 , 将Netflix在这些网络上的流量减少25% , 我们所采取的措施可以维持所有的视频分辨率 。 在欧洲 , 接下来 30 天内 , 在每个类别中 , 我们只是删除了最高带宽码率 。 如果您格外关注视频画质 , 则可能会注意到每种分辨率的画质都略有下降 。 ”
壹娱观察:为何国内视频网站不注重技术优化?
本文插图
通常这类表态会被认为是商业公司的公关说辞 , 但如果对Netflix这家公司有所了解 , 就会知道以他们的技术积累 , 短时间内实现这样的技术是完全可能的 。 笔者通过身在欧洲的朋友确认 , 他也确实没察觉出来最近Netflix上面的内容画质有何变化 。
对于影视娱乐公司 , “内容为王”已经成为了一句陈词滥调 , 所有人都知道却不一定能做到 , 但随着技术已经越发融入到各行各业 , 身处前沿的流媒体公司事实上更需要内容与技术的齐头并进 。
Netflix靠科技驱动内容制作和分发
虽然与迪士尼、华纳等大制片厂同处美国加州 , Netflix却诞生在科技巨头林立的旧金山湾区 , 并且他们一开始从事的DVD租赁并非高科技行业 , 也仅仅只是处在影视行业的最下游 。 但二十年过去 , 这家公司已经是比肩过去传统好莱坞五大制片厂的影视巨头 , 更为关键的是 , 其押注转型的流媒体服务为其在全球带来了超过1.6亿付费用户 , 并且成功让各大科技公司与传统影视巨头纷纷进军这一领域 。
《纸牌屋》靠“大数据”成功的过程经过层层演绎如今已经快成为“商业神话” , 事实上Netflix高管在之后也坦诚那更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技术营销” , 当时所谓的依靠“大数据”打造的美剧 , 事后被证明更多依靠的是Netflix不计成本的高投入 , 两季总共一亿美元的投入 , 于当时HBO一家独大的美剧行业来说可谓是“天价” 。
与此同时 , Netflix确实又热衷于将人工智能、不断优化的编码技术应用到其产品当中 , 并且这些技术在某些层面确实帮助其获得了营收的增长 。
推荐算法与搜索显然是最直观的一例 , 不少中文地区用户时常抱怨Netflix的推荐并不十分精确 , 但Netflix的算法所依赖的数据采集更多还是来自用户自己的浏览习惯 , 奈何中文地区数据量有限 , 这方面的改善显然需要更多时间 。
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 , Netflix这种算法的普适性更多体现在多元化的预告片与内容海报的精准推送 。 Netflix会根据用户的观看爱好来为其量身“定制”相关原创内容的海报与短预告 , 以期实现内容的更广阔覆盖 。
同时平台内搜索也是一项重要功能 。 德勤曾经发布了一份面向全美企业的AI状况报告 , 报告中德勤特别提到了Netflix的案例:Netflix发现他们的用户喜欢搜索电影 , 但如果搜索并找到一部电影花费的时间超过90秒 , 那么用户往往会放弃 , 而借助AI技术优化站内搜索之后 , 不仅可以给用户带来用户体验的上升 , 还能让用户更快地付费 。 德勤的报告显示 , 仅仅一年 , 得力于AI对搜索的改进 , Netflix可以多赚10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