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物资不够,打印来凑?3D打印成疫情下的救场奇兵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大阪大学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随着新冠疫情在世界的持续蔓延 , 多个包括美国、意大利等疫情重灾区已经出现了卫生医疗用品紧缺的问题 , 口罩、呼吸机以及用于检测的鼻拭子和咽拭子等必备用品已经供不应求 。
危急时刻 , 3D 打印技术已经成为一支拯救生命的奇兵 。 上周 , 一个由南佛罗里达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组成的联盟宣布 , 他们已经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协商 , 制定了生产3D 打印测试样本的通用指南 。 同时 , 一家位于马萨诸塞州萨默维尔市的 3D 打印技术开发商和制造商Formlabs , 将在俄亥俄州的工厂投入 250 台打印机 , 用于生产新冠病毒测试的鼻拭子 。
『3D』物资不够,打印来凑?3D打印成疫情下的救场奇兵
本文插图
其实 , 3D打印在中国抗击新冠疫情中也贡献了力量 。 上海市一家科技企业运用3D打印技术 , "打印"隔离病房驰援湖北 。 湖南一家集团用3D技术生产了一批医用护目镜驰援抗疫一线 , 它的重量只有普通护目镜的四分之三 , 同时还可根据个人面部数据实现私人化定制 。
『3D』物资不够,打印来凑?3D打印成疫情下的救场奇兵
本文插图
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人们不禁令人想问:神奇的3D打印 , 还有什么是"你"做不到的?
3D打印诞生已久
3D打印并非新生事物 , 它的前身是快速原型制造 , 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应用于工业设计和生产过程 。 现在通用的各3D打印技术 , 在当时基本上都已经开发出来了 。 反而3D打印这名字来得晚 , 直到1995年麻省理工学院的两名毕业生JimBredt和TimAnderson才第一次提出了"3D打印"的概念 。
3D打印技术虽然有好多种 , 但思路都是一样的 , 专业术语叫做"分布式材料制造" 。 举个大家都容易看懂的例子:一个人做一个柜子那是需要很长时间 , 想要加快的话那就得增加人手 , 但若人数固定的话还有什么办法加快制造速度呢?那就是做一堆积木 , 然后找个人将积木按照一定的形状堆积起来 , 再一粘就是了——前提是他能看懂说明书 。
『3D』物资不够,打印来凑?3D打印成疫情下的救场奇兵
本文插图
3D打印独具特色
与传统加工手段相比 , 3D打印又具有诸多独到之处 。
先说说用传统的冲压方式生产一个小型的车用零件拢共要用几步 。 首先 , 要有冲压用的模具 。 这个模具好比月饼印一样 , 决定了零件的形状 。 一般是用专门的模具钢制造 , 硬度高而且韧性好 。 模具分为上模和下模 , 上模安装在压力机上 , 可以以很高的速度压向下模 。 要加工的材料好比是做月饼的面团 , 被这么瞬间一压 , 就变成了模具的形状 , 之后用车床除去多余的部分 , 再进行一些研磨抛光一类的机械加工 , 零件就完成了 。

『3D』物资不够,打印来凑?3D打印成疫情下的救场奇兵
本文插图
3D打印制作同样的零件又是个什么套路呢?首先 , 在电脑上绘制好零件的设计图 , 然后将设计数据导入3D打印机 , 就可以开始制造零件了 。
以熔融沉积式3D打印机为例 , 事先准备好的低熔点线材如塑料 , 石蜡等经由3D打印机的喷嘴加热后喷出 。 在电脑的控制下 , 喷嘴在空间中由低到高逐层进行描画 , 最后形成零件 , 基本无须任何的后处理 。
『3D』物资不够,打印来凑?3D打印成疫情下的救场奇兵
本文插图
△左:某塑料熔融沉积式低端工业用3D打印机 , 白色线卷即为塑料原料(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右:该打印机的喷头部位特写 , 双喷头设计 , 可同时打印两种不同塑料(图片来源:百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