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到底是因为法律的威慑力而不犯罪,还是因为自身道德观和认知拒绝犯罪
对于一个喜欢冰淇淋的人来说,她到底是爱吃凉的还是爱吃甜的呢?
■网友的回复
请参阅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
■网友的回复
前者为外在约束,后者为内在约束。要说主要,就我个人而言,是后者;有时候,关于前者的教育和灌输,也有可以发展为后者的一部分。所以你这问题很难回答。
■网友的回复
与这两者都有关系,而个人认为,中国目前这个阶段,法律的强制力影响更大。
犯罪学是比较复杂的学科,普通大学法学本科阶段基本很少设置犯罪学这门学科,除了一些政法院校或者公安警务专业。
犯罪有其根源,其中最重要的当属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环境。所谓“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相对来说,总体犯罪率呈现逐渐减少态势,但在某些地域可能并不适用。社会环境这个概念就比较宽泛,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价值观等主观因素,而且其对犯罪的影响不容小觑。
中国目前阶段,法律的强制力影响更大。每个人可能都游走在法律边缘,踏错一步就涉嫌违法。为何说法律影响更大?个人认为,这与法律只规范人的行为密切相关。法律裁判更加注重人的外化行为,刑法学会从人的行为来推断人的犯罪主观方面,从而剖析犯罪时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犯罪动机目的。管好自己的行为,才不至于走错路。而管好自己的行为,是施加于一个普通社会人最为基本的底线要求,也是法律的要求。
正因为是基本要求,才会印证法律的普遍性和可遵守性,才会使法律(刑法)对行为人施加合理约束,抑制犯罪。大多数人的守法正说明了法律实际上起到了预防犯罪的良好作用。
法律是理性的,绝不会一开始就设定善良人的前提,靠着自己的道德观和认知拒绝犯罪的人绝对存在,但是,这部分人并不是法律所要考量的行为人对象。
■网友的回复
当然是法律约束喽,我见过有人因为几千元的诱惑就可以放弃道德底线,更不用说违法犯罪的诱惑了。可能与社会阶级也有很大的关系
■网友的回复
【人类到底是因为法律的威慑力而不犯罪,还是因为自身道德观和认知拒绝犯罪】 那我们的社会是希望人因为害怕触犯法律而不去犯罪,还是道德约束自己不想去犯罪,
■网友的回复
如果中国没死刑,你信不信国早不国了。
■网友的回复
人类可以看作一个个体来回答这类问题?
- 怎样正确对待亲人势利眼的作为
- 新闻很多生活艰难的人都很善良。究竟是因为善良才穷,还是因为穷才善良。有必然联系吗
- 为啥骑行318有的人可以有很多感受,也有人会没有感觉!心灵之旅到底要咋旅
- 为啥人类会对一些刺激性比较强的比如辣椒、酒、碳酸饮料“上瘾”
- 去酒吧到底应该玩些啥
- 为啥一个人可以很无私,但人类却是自私的
- 女生长得白到底有多重要
- 路上有人说没有回家的路费,到底该不该给
- 现在男生对爱情观到底是咋了
- 北京的有钱人到底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