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工作你就输了

我个人是觉得自由。或者说家里熟悉的环境一方面给你稳定安全的幻想,另方面却也给你枷锁,淡然弱你能做到超然也无所谓。在外面似乎那些观念不那么总是围绕自己,似乎自己有无限可能,那种无限是因为你看不清看不到。是好事也是不好的。
■网友的回复
其实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没有绝对的输和赢。根据题主所说,回家就等于输了,那么你也要想,假设你在大城市赢得了一些面子或者工作的机会或者高一些的工资或者别人羡慕的生活环境。但是!!试想想,中秋月圆之夜,你工作了一整天,耗尽洪荒之力,好不容易挤地铁转巴士回到家里,连掏出门钥匙的力气都快没有了,拖着疲惫的身躯撞开了门,门后一片冷清,没有一点人气,躺在沙发上肚子咕咕直叫,想想叫外卖又嫌麻烦,楼下便利店就那些冷冻食品没味道,厨房里掏出两包还没过期的方便面,嗯,还能吃!多少个日日夜夜,不管是不是团圆佳节,你都可能在这样一个孤独的夜晚中度过,回想过去在大都市打拼的那些日子,你可能获得了很多很多,但同样你也失去了很多很多。本人在港五年,还有两年就可以拿永居了,之前和所有港漂一样都是纠结是去是留的问题,考虑的无非和题主一样,就是觉得好不容易在香港立住脚了,就不舍得放弃这个机会,回家也不一定能发展得比在香港好,但是在香港又有很多现实的问题,生活没法稳定,买房要付双倍税,房价都十万一平以上,离家远,假期不多,回家次数少,工资涨幅不大,消费高,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但是,今年,楼主还是走了,楼主放弃了拿永居的机会,这其间发生了几件事。第一件是我太奶奶的去世,她从小带我长大,每次我回家都会去看她,她已经开始神志不太清楚,每次见到我就是老泪纵横地问,我家闺女什么时候回来,怎么还在读书,要读到什么时候,我当时就特别无奈,一个是每次都引得我也哭得稀里哗啦的,心情不好,一个是跟老人家实在没法解释的通,香港的工作机会真的比国内好多了。可是,有一个冬天,雾霾最严重的那段时间,她走了,走的时候所有的亲戚都到了现场,唯独我没有来,我是她最疼爱的曾孙女,从小带大的曾孙女。我父母为了不影响我的工作,刻意隐瞒了她去世的消息,虽然老人去世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我觉得在她最需要我的最后时刻,我去了香港,没有让她多见见我,也没有见她最后一面。你说,这算不算一个难以挽回的失去?这是不是我终生的遗憾?第二件是我好朋友的去世。去年,我的好朋友在她住的社区的游泳池里意外死亡了,在她去世前几天,我还在和她讨论国庆去维港坐轮船看烟花的事情,结果,她没有等到那个国庆。我当时根本不想相信我的耳朵,二十几岁的生命就这么轻易地消逝了,她还有好多好多梦想。她比我在港时间长,她在香港读了四年本科再工作的,拿到香港护照了以后她就和我一起去法国和西班牙玩了,那是我第一次去欧洲,去年她刚刚开始兼职读一个硕士专业,她换了新的工作,暑假她才自己去了英国上了两个星期的语言班。在香港,旁人都觉得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多姿多彩,但是却很少有人看到这背后需要多么强大的意志和内心。后来,我和她父母一起到医院去见她最后一面,她父母撕心裂肺地哭,她妈妈不停地怪她自己没有叮嘱女儿注意游泳安全。当时,我觉得我不仅仅是失去好友的伤心,而是我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我感觉我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意识到原来我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活着,我的生命牵扯到了好多人的幸福,我对自己好,照顾好自己,不仅是为我自己,而是为关心我、爱我的人。暂时写到这,我又有点难过了。总之,我觉得很多你在大都市打拼获得的那些成就啊名声什么的,如果拿来跟生命相比,那都是九牛一毛啊!如果你为了你的梦想,为了以后你父母更好的生活,我觉得你可以坚持,但这都是暂时的!如果你已经没有生活的目标了,纯粹就是在都市里为了一个面子,那我就觉得,何必呢?人生是活给自己看的,让给自己无悔,不是活给别人看的。
■网友的回复
我在家乡做着年薪25w的工作,下班回家半个小时。我姐姐在上海做一个月八千的工作,下班需要一个半小时或者更久。以后不知道谁会成长更多,但是她挺累的。
■网友的回复
【回家工作你就输了】 有家有孩子还是回去安稳些
■网友的回复
首先说你的标题,回家,工作,输。标题透视出一个假设,就是家庭在2,3线城市。如果在1线城市,不存在这个回家工作的问题,如果在4,5线(具体我也不好界定),甚至是难以开发的山区,我想家人不会让你回家工作,你自己也无法回家工作(比如根本没有几个岗位)。标题中的“输”,应该是有一个假想敌(自己曾经美好的幻想或者竞争对手)而言。“输”之于自己曾经美好的幻想,可以当成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至少在我身边,还没有发现嫌自己太能干,钱太多的。中国的武侠小说如此风靡,因为每个男人都有自己的武侠梦。(在国外,不是有个人英雄主义么?很多美国的大片瞄准的就是这种心理需求。)在这个情况下,问题就变成了,如何在平庸的现实与绚烂的理想之间平衡的问题。如果回家工作是完全妥协于现实,承认是输也无妨。如果是另有别图,所谓在下一盘很大的棋,那你面对别人对你已经“输”了的冷嘲也可淡然处之。“输”之于竞争对手,比如同一个层次的毕业大学生,比如当年一起出来闯荡的伙伴。这是价值观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环境的问题。从小我们父母就爱将自己的小孩和别人的小孩做比较,对国人的心理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题外话,父母的素质对于后代太重要。最近在阅读《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作者周令瑜),就像作者题目中“更多的人”,这个词包含了许多自己的“猜测”,这种猜测就是自己的一个和他人比较的想象。就像一个小学生考试不太好,就在回家的路上东想西想。从社会环境来说,我国现阶段确实还需要鼓励人才在一线大城市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很官方没有?)。很久以前,就有关于国人未富先懒的讨论,说的就是逃离大城市,在小城市享受安逸。而纵观我周围人的看法(偶尔讨论设计此问题),基本上都是理解。当然不会说多么热烈的支持,但是说“你这样做就输了”的情况确实不曾遇见。最后是我的看法。大城市可以用来历练,对于生活确不一定适合。没有在江湖上比拼,回家不叫归隐。首先自己对大城市有过幻想,那就追求一把,不行在撤走,不带走一片雾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