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看零售#充当“产业路由器”,你不知道的鲜食供应链平台:聚焦中小便利店


#第三只眼看零售#充当“产业路由器”,你不知道的鲜食供应链平台:聚焦中小便利店
文章图片
来源:第三只眼看零售作者:张思遥
第一批鲜食供应链平台淘金者已经进入市场 。
这是一个诞生不久、尚未获得便利店主流群体关注的新兴赛道 。 它们主要以中小型便利店为主要客群 , 向上对接中小型鲜食工厂 , 输出供求信息、鲜食研发解决方案、仓储物流配送等能力 。 这相当于一个以鲜食为核心品类的撮合型B2B平台 , 在产业链中发挥“路由器”功能 , 极有可能成为中小型便利店企业在鲜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 。
当中既有像叮叮鲜食这样的创业型品牌 , 聚焦便利店鲜食品类 , 以此为基础为便利店提供需求分析、研发生产、资源分析和运营指导等支持 。 也有类似于阿里零售通、苏宁小店“鲜食联盟”等巨头布局 , 希望借助鲜食输出在一众标品供应链平台中占据优势 , 收割夫妻老婆店及中小型连锁便利店品牌 。
虽然体量、模式不同 , 但上述布局者瞄准鲜食供应链的生意 , 也透露出他们对于市场规模、行业痛点、机会点的判断 。
凯度零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有600多万家零售小店 , 一年的销售额约在10万亿元左右 , 其中7万亿元为非烟草销售 。 这里面约有30%夫妻老婆店盘踞在乡镇、农村 , 余下70%则在一、二、三线城市、县级市 。 以具有一定鲜食经营可能性的一、二、三线市场小店来看 , 若鲜食供应链平台能够协助其挖掘5%—10%的鲜食销售占比 , 也是一个年度GMV在2450亿元—4900亿元的庞大市场 。
鲜食产业链的痛点在于 , 对于夫妻老婆店、中小型便利店品牌来说 , 它们希望能在相对低成本、易操作的前提下引入鲜食经营 , 但因规模体量、供应资源、物流配送等因素限制 , 难以与鲜食工厂直接对接 。 而不少鲜食工厂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盈利难等问题 。
鲜食供应链平台的机会点是 , 它们起到链接功能 , 以整合上下游需求的方式降低个体便利店鲜食经营门槛 , 从而挖掘市场空间 。 而夫妻老婆店及中小型便利店经营者 , 也相当于接入鲜食“插件” , 有利于其降低因等待规模体量增长而带来的机会成本、时间成本 , 同时切分一定鲜食消费群体 。
《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 , 鲜食供应链平台将会成为便利店经营者从个体化发展为连锁化品牌过程中的过渡性解决方案 , 其中物流集散能力是其核心卖点 。 这有可能推动整个鲜食产业链提升效率、扩大规模 。
做“非主流”生意
轻资产切入鲜食产业
“即便没有自建鲜食工厂 , 便利店也可以直接和第三方厂家对接 。 为什么要多一道程序 , 去和所谓的鲜食供应链平台合作?”在《第三只眼看零售》采访过程中 , 有超过半数受访者其提出这样的疑问 。
由此可以看出 , 鲜食供应链平台尚未进入便利店主流视野 , 罗森、7-Eleven、Today便利等商品相关负责人均表示没有关注这一群体 。 但也正因为此 , 鲜食供应链平台其实是在做可挖掘空间巨大 , 但一直被忽视的“非主流”生意 。
从2019年发布的“中国便利店百强榜”来看 , 入围者门店数均在100家以上 ,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便利店企业能够与鲜食工厂对接的门槛划分 。 在此标准之上 , 连锁便利店品牌或是选择自建鲜食工厂 , 例如武汉Today、福建见福等 , 基本均为区域便利店头部品牌;或是与第三方鲜食工厂合作 , 需要有一定的起订量及物流配送能力 。
而门店数在几十家左右 , 或规模更小的夫妻老婆店经营者 , 便基本被“排除”在鲜食经营者群体之外 。 但它们整体规模在600多万家 , 年度销售总规模7万亿元 。 以占比46%的三线市场经营者来看 , 其年度鲜食销售规模即可能达到2450亿元至4900亿元之间 。 可谓总量巨大 , 但个体过小 , 无法撬动相应资源 。
“我开了5家便利店 , 一直想要找一个类似于九州通这样的便利店鲜食采购平台 。 如果直接跟工厂对接 , 一个是价格不合适 , 另一个就是它们不会派车帮我配送 , 我暂时也没有自己配送的能力 。 ”一位区域便利店经营者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