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交镇』临县三交镇东王家沟村李爱则老两口——靠着乌鸡蛋过上幸福新生活
文章图片
黄河新闻网吕梁讯(吴丽娜)3月25日,刚进入农历三月。72岁的李爱则坐着板凳,拿着小碗,正给乌鸡喂食。通体黝黑的小乌鸡仔们你挤我碰地凑到食槽前,埋头啄食。暮光的斜照,给这个小小的院坝增添了不少暖意,构成了一幅农家春乐图。听说采访人员要采访,她立即拿出一篮昨天刚拾回来的乌鸡蛋跟采访人员“炫耀”。“我这鸡蛋可不同别的蛋,一斤至少卖20块钱哩!”她一边说,一边在电子秤上一称,“瞧,像这样一篮鸡蛋,去掉篮子的斤称,还有4斤三两,算下来市场价有86块,利润高得很!”李爱则是临县三交镇东王家沟村的贫困户,长期患有脑梗、帕金森、胃炎等多种慢性病,她的老伴王文德也因年纪大,身子骨不大利索。老两口多年靠着几亩薄田和每月两百多块的养老金为生。本以为日子就这样紧巴巴地过着,2018年6月的一件事改变了老两口的生活。东王家沟村位于临县三交镇东南3公里处,地处黄河流域丘陵沟壑地带。全村有贫困户217户545人,大多为65岁以上的老人。走不出大山,丧失劳动能力,这些贫困户的生计问题一直成为东王家沟村脱贫路上的“老大难”。为此,东王家沟村“两委”班子积极与关心家乡发展的民营企业家王三国沟通合作,开辟出一条乌鸡养殖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路子。
文章图片
该路子采取“公司+农户”模式,由企业家出资购买鸡苗,并自赁场地、雇人将鸡苗养到2个多月。等鸡苗容易成活后,再免费提供给贫困户喂养,并提供用于搭建鸡舍的护栏网、石棉瓦。鸡下蛋后,按高于市场价回收乌鸡蛋和成年乌鸡。这种“你养我的鸡,我收你的蛋”的帮扶模式,极大地激发了贫困户的积极性。做总比不做强。李爱则老两口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最先领养了30只乌鸡雏仔。到九月份,乌鸡开始陆陆续续下蛋。每次凑够几斤,李爱则就拿出去卖,换成日常生活所用的盐、油钱等。一年下来,李爱利算了一笔帐,靠卖乌鸡蛋,毛收入共计4897元,月均收入408元。养殖成本低,乌鸡蛋营养价值高,价钱一般在20—26元之间,小试牛刀后的李爱则越发对乌鸡蛋的前景看好,对乌鸡的饲养更加上心。“乌鸡产业正适合我们这些老年人,不需要太多成本和劳力。村里免费提供了鸡苗,解决了销路,不用操心,坐在家里就能赚钱!”李爱则说。就这样,这座圈养乌鸡的鸡舍成为了李爱则“生财窝”。之后她又分三次将乌鸡规模扩大到100多只。“现在鸡舍里有30只蛋鸡,每天能下一斤多,其他的是小鸡仔,赶5月份全部都能下蛋。”李爱则扒拉着指头,计算着未来的收入,“到时候,每月能进账近2000元。”除了乌鸡蛋,李爱则还有一笔“意外之财”。王三国的一个亲戚生了娃要进补,为了感谢王三国对村里所做的贡献,李爱则主动送去几只乌鸡,结果收到一台大彩电。现在老两口一有时间就打开电视,打发闲暇时间。乌鸡不仅让李爱则脱了贫,还间接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文章图片
像李爱则老两口从事乌鸡养殖的贫困户,全村还有70余户,规模达到2400余只。这些曾经的贫困户因为乌鸡蛋鼓起了钱包,吃上了“致富饭”。东王家沟村也因此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上演着一段段脱贫新故事。让李爱则老人连连夸奖的不仅有乌鸡养殖产业,还有村里的新变化。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一盏盏明亮的太阳能路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有序的生态治理……东王家沟村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接下来,东王家沟村将按照‘一主三副、多线组合、改善环境、布局产业、教科康旅、全面发展’的战略,大力发展以酒类产品为主的种加销一二三产融合,建设黄土酒乡记忆馆、乡村休闲读者书店、乡村度假民宿客栈等六大乡村旅游要素,进军康养事业等,通过建筑、酒业、旅游康养三次转型,让村民的增收致富路越走越宽广。”东王家沟村村支书王鑫介绍道。
- 临县家乡情▲魏志芳,临县中医院总护士长
- “迷彩书记”王家权:居民的“贴心人” 社区的“好当家”
- [王家墩]晨霜与暖阳丨图集
- 新中国印象——友谊
- 四川省“最美奋斗者”推荐人选
- 沉痛悼念王家福先生
- 过影 | 汽笛一声成追忆,挥别王家巷轮渡
- 东营“王家大院”为何赢了官司却被拆了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