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懂笔记」V社从来没有如此接近过任天堂( 二 )
反观HTC , 虽然未公布相关销量数据 , 但参考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场表现 , 市场对HTCVive也难以持乐观态度 。 同时 , HTC的财报也侧面体现出当下VR市场的困境:谈不上优秀的用户体验加上极度匮乏的VR资源 , 让整个VR行业陷入了“没内容、没用户、没开发、没内容”的恶性循环 。
虽然《半衰期:Alyx》这样一款优秀VR游戏的出现 , 能为身处VR行业的所有企业带来利好利 , 但即便如此 , 想要靠一靠款游戏改变VR行业尴尬的现状 , 都显得过于想当然 。
看得人很多 , 做的人很少
文章图片
按照游戏界以往的规律 , 如果一款游戏上市之后销量和口碑都获得双丰收 , 那么其续作基本上也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 但《半衰期:Alyx》爆火之后 , 我们并没有看到游戏开发商对于VR游戏过多的反馈 , 甚至连V社自己都还没确定要不要做同类型的续作 。
关于续作 , Valve关卡设计师达里奥·卡萨利在接受采访时强调 , “在这一点上 , 我们真的不知道(下一款半衰期游戏)会是什么 , 我们不知道它是否还会是VR作品或是非VR作品 。 ”Valve老板G胖本人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 , 除了《半衰期:Alyx》 , 目前公司还没有其它VR计划 。
或许对于V社而言 , 半衰期这个高价值的经典IP会一直坚持下去 , 但是从现在来看 , 《半衰期:Alyx》的成功还不足以打动V社再做一款新的VR游戏 , 而犹豫的背后更多是出于商业层面的考量 。
对于任何一家游戏公司而言 , 盈利是唯一的目标 。 而一款游戏是否能够盈利取决于它的开发成本以及发售后的市场销量 。 众所周知 , R星那款著名的《荒野大镖客救赎2》整体开发成本超过了8亿美元 , 虽然开发成本惊人 , 但其上市至今的销量已经逼近3000万份 , 盈利显然不是问题 。
但对于《半衰期:Alyx》这款创新式的VR游戏而言 , 在成本和销量这两方面似乎都不占优 。 虽然V社官方目前并没有透露《半衰期:Alyx》的开发成本 , 但从其此前一系列的表态中不难看出其对这款游戏的投入之大 。
仅在开发团队方面的人力方面 , 就是一项巨大的支出 。 据V社官方透露 , 《半衰期:Alyx》的开发团队规模约80人 , 为V社迄今之最 。 要知道《半衰期:Alyx》的游戏剧情时长大约只有15个小时 , 这相比较其他3A游戏并不算长 。
在2019年初 , G胖在接受采访时曾指出 , 当时的V社总共有三款VR游戏正在研发中 , 而随着《半衰期:Alyx》的发售 , 另外两款VR游戏也正式成为历史 。 对此 , V社设计师GregCoomer表示 , 在《半衰期:Alyx》的开发周期末期 , 大部分V社的VR开发资源都转移到了《半衰期:Alyx》上面 。 三款游戏的开发资源最终集中到一款游戏中 , 可见目前VR游戏开发的高成本之痛 。
文章图片
另外 , 我们还可以参考一下其他VR产品的开发成本 。 以电影为例 , 此前Oculus制作的的VR微电影《LOST》时长不到十分钟 , 制作成本高达1000万美元 , 平均每分钟一百万美元 。 由此 , 我们可以判断此次《半衰期:Alyx》的制作成本要远高于其同等大小、时长的普通3D游戏 。
在高昂的开发成本之外 , 尽管这款游戏口碑超高 , 但最终销量可能并不会特别理想 , 因为VR游戏的准入门槛相比其他游戏要高出太多 。
以《半衰期:Alyx》硬件要求来看 , 想要真正畅玩你除了要购买游戏本体之外 , 还需要有一套足够优秀的VR设备 。 虽然购买V社官方的IndexVR设备会赠送游戏本体 , 但IndexVR头显+控制器749美元的官方售价 , 已经足够劝退绝大多数用户 。
文章图片
当然 , 用户可以购买列入HTCVive、三星玄龙MR等第三方VR设备 , 但这些一体式VR头显+控制器的售价同样不便宜 。 以HTCVive为例 , 目前国内其套装售价最低也在4000元以上 , 这样价格同样算不上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