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区发改局」蓉企硬核“应考” 让“新基建”释放新动能,转发:大数据、人工智能……

内容提要
?成都将积极开展“3+2”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试验 , 即“3项必试+2大支撑”5个方面的建设 。
?3项必试:以智能空管、普惠金融、智慧医疗等为代表的技术应用示范;积极开展人工智能领域大院大所协同创新机制建设、“三权改革”等政策试验;加快推进伦理规范和治理体系建设、智能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社会实验 。
?2大支撑:推进“一核一城多区”的载体建设;并从高层次创新要素集聚、基础理论及前沿技术攻关和高质量创新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大力夯实基础能力 。
危机中蕴藏着机遇 。 受疫情影响 , 餐饮、影视、旅游、交通运输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 , 但也催热了一些新的业态 。 在线教育、远程办公、远程诊疗等业态的崛起背后 , 意味着新业态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有着巨大需求 。
面对疫情 , 包括成都在内的全国各地都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加强联防联控 , 协同各方力量保障重要物资调配供给 , 在确保疫情可防可控的前提下 , 有力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这些科技力量不仅成为应对此次疫情的一大亮点 , 更是为“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了新动能 。
「新都区发改局」蓉企硬核“应考” 让“新基建”释放新动能,转发:大数据、人工智能……
文章图片
医院入口设立的红外测温仪
那么 , 大数据、人工智能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 经历战“疫”洗礼的大数据产业 , 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拥有良好人工智能产业基础的成都 , 下一步又该如何布局?近日 , 采访人员探访了“成都造”科技战“疫”利器 , 对话相关领域专家学者 , 对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迎来的新机遇进行了探讨 。
管好用好数据
大数据“大显身手”
面对大规模的人员流动 , 如何及时掌握疫情重灾区人员的流向 , 筛查出病毒接触者?如何实时了解周边疫情讯息 , 规划安全的出行路线?
“××区新增一例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 , 从××市转入 。 ”在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中心 , 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采集分析系统发出新的提示 。
这套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是成都首批8个应急科技攻关项目之一 , 从研发到上线 , 仅仅用了72小时 。 这套系统将所有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密切接触者纳入一个完整的数据库 , 分级分类管理 , 快速追踪 。
“地区的医疗条件与物资是否充足?物资流向是否匹配?在不同情景下不同地区会有多少感染人口……”疫情期间 , 作为疫情防控的幕后工作者 , 成都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的大数据专家团队 , 参与了成都疫情防控信息化建设工作 , 为新冠病毒在成都的传播态势分析和传播趋势预测、成都防疫效果评估、疫情对经济影响监测分析提供相关专业意见和建议 。
把数据管好、用好 , 守护大家的生命健康安全 。 与纷繁复杂的数据过招 , 实时更新的大数据平台 , 就是他们的“战场” 。 数联铭品在春节期间 , 启动了疫情分析服务工作 , 在国家信息中心的带领下 , 充分发挥自身在数据挖掘、模型算法、大数据分析方面的核心优势 , 完成了10余篇大数据疫情分析专报 , 内容涉及人口流动及患病风险计算、医学防护用品供需平衡分析、各行业复工复产情况等 , 为疫情监测与防控贡献“大数据力量” 。
多应用场景渗透
AI企业硬核“应考”
在一家成都科技企业 , 使用京东方智能体温预警解决方案为复工复产构筑了第一道“防线” 。 进入公司 , 门口的超大显示屏上立即实时显示员工的体温信息 , 一旦体温超过设置监测温度 , 系统会立即预警 。 30毫秒可以完成16个人的测试 , 即使是在上班早高峰 , 也可快速、精准地完成无接触体温检测 。
实现这些功能都得益于屏幕上一个造型可爱的熊猫形红外动态测温仪 , “它的两只眼睛其实是两个‘镜头’ , 一个可以实现红外动态测温 , 另一个可以实现人脸识别 , 即使在戴口罩的情况下 , 也可以实现精准识别 。 ”京东方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