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蹭@你越催,他越磨蹭!别让拖延症,毁掉你的孩子

“你能不能快一点!”估计很多父母都对孩子说过这句话吧?
尤其是刚进入学校的幼龄小朋友,父母从早上睁开眼睛的那一刻,就在不停的催促孩子快一点。
起床洗漱,穿衣吃饭,你越催他越慢。
每个动作就像是被按了0.5倍速慢动作播放键,父母看得是咬牙切齿,可娃娃呢,云淡风轻。
孩子上学迟到,自己跟着上班迟到。一个人的磨蹭,害得一家人受累。
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高效率,父母不得不催。
但是忽略了孩子磨蹭的原因,一味的催促也让孩子心生反感。
没有对症下药的教育,往往适得其反。
01
孩子的慢成长,你了解吗?
首先父母有没有想过,你眼中的慢,或许已经是孩子能力范围中的最快了呢?所谓的磨蹭,可能是孩子对一件事的专注与探索呢?
有很多研究表明,同龄儿童发育期间,生理原因也会造成行动效率的差异。在人的大脑功能分区中,与计划、控制、注意力和执行有关的脑区,是大脑前额叶皮层功能区。
如果这一功能区受损或者不活跃,孩子的运动协调能力就会稍显逊色。
这只是孩子的“慢成长”而已。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7岁之前,会经历动作发展期,同时因为缺乏一些生活技能,所以导致做事比较慢。
前不久,就有一则“幼儿园吃饭慢要去厕所吃”的新闻上了热搜,引起网友们的激烈讨论。
家长小李因为女儿嗓子疼,先前以为是感冒,但治疗之后却迟迟不见好转。去了县医院之后,医生称可能是孩子吃饭太快,嗓子属于烫伤。
询问女儿后才知,在学校吃饭慢的同学都会被叫到厕所去吃,自己被叫过几次之后,每次吃饭都会迅速吃完,即使烫到嗓子疼也不想去厕所吃。
随后小李从其他家长那得知,有些孩子一天三顿都会去厕所吃!有心理专家称,这种行为可能让幼儿以后对吃饭和如厕两件事产生恐惧和排斥心理。
其实也有很多父母会在发现光催没用时采取惩罚式行动,轻视了惩罚不当带来的副作用。
慢慢地感受与探索,是孩子成长节奏,父母又何必焦虑不安呢?不要总是用成人的效率来要求孩子,这是很难达到的。
父母不如调整一下自己焦虑的心态,就像作家龙应台在 《孩子,你慢慢来》中写的那样
“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
让他从从容容的把这个蝴蝶结扎好,
用它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学着慢慢来,孩子给你的惊喜也许就藏在下一次。
02
改善孩子的拖延症,得先放手
孩子的拖延习惯,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父母的过度纵容和爱护。
乌克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一书中说过——
“如果成年人百依百顺的满足孩子的一切愿望,孩子就会长成一个随心所欲的人,一个充满刁钻古怪念头的角色,一个骑在亲人头上的小霸王。”
父母坚持不懈的纵容会让孩子产生很大的依赖感,从心底里认为很多事情就是父母该为自己做的,当没有了父母的代劳时,就会能拖就拖,不想去做。
在综艺节目《有话非要说》中,就有个妈妈吐槽:因为丈夫的无限溺爱,孩子的拖延成为两人不断吵架的导火索。家里有一对双胞胎女儿,从一出生到现在上小学,父亲一手包办了她们的所有事情。
所有的基本生活工作,甚至是洗澡,7年时间爸爸从来都是亲力亲为。当主持人问爸爸是以什么样的心态这样做时,爸爸回答想要在孩子长大之前,把所有的爱都给孩子。妈妈在节目中哭诉,和同龄人相比,女儿们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性格缺陷和能力缺失。
有次在妈妈的强烈指责下,爸爸终于放手让孩子自己洗澡。但是只会依赖父亲的女儿们动作拖拖拉拉,洗了两个小时也没洗完。父亲开始发怒,大吼:“我舍不得打你们,我打我自己!”,最终把怒气发泄在了自己身上,女儿也被吓得大哭。
这对双胞胎女孩就属于典型的被动型拖延症:习惯了被帮助,依赖就成为了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