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肠道菌群与脂质代谢( 二 )


肠道不仅是脂质消化吸收的场所 , 也是大量微生物栖息的场所 。 肠道微生物能够调节膳食脂质组成、消化和吸收 , 可能改变肠道脂蛋白的形成 。 确实 , 无菌小鼠和经抗生素处理清除肠道菌群的小鼠中 , 脂蛋白水平出现异常 。 高脂饮食喂养时 , 无菌小鼠对肥胖表型产生抵抗 , 同时 , 与拥有正常菌群的小鼠相比 , 无菌小鼠血浆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低 , 这部分是由于脂质消化、吸收和运输的降低 。 此外 , 给常规饲养的小鼠补充特定细菌菌株会导致小鼠体重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水平升高 , 并改变一些参与脂质运输的基因的表达 。 与常规饲养的小鼠相比 , 无菌小鼠的空腹甘油三酯水平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产生显著降低 。
[肠道]肠道菌群与脂质代谢
本文插图
肠道菌群与脂质谱之间的联系
许多人类研究表明 , 肠道菌群与脂质谱之间存在关联:
在人类中 , 肠道细菌基因丰富度较低的个体 , 出现胰岛素抵抗的频率明显更高 , 空腹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更高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更高 。 同样 , 另一项研究发现 , 肠道细菌基因丰富度较低的个体 , 血清瘦素、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水平更高 , 而血清脂联素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更低 。
肠道细菌的丰富程度也与身高体重指数(BMI)和甘油三酯水平负相关 , 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正相关 。 此外 , 某些肠道细菌被报道与脂质水平或BMI有关 , 例如 , 梭菌科/毛螺菌科细菌与低密度脂蛋白有关 , 而与BMI和其它脂蛋白无关;爱格氏菌属(Eggerthella)与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有关 , 而丁酸单胞菌属(Butyricimonas)与甘油三酯水平降低密切相关 。
肠道菌群可能在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中发挥作用 。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个体 , 但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降低 。 欧洲一项在正常人群、血糖控制受损人群或糖尿病人群中进行的研究发现 , 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梭菌属细菌负相关 , 而高密度脂蛋白与梭菌属细菌正相关 。
一项针对1065名代谢综合征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的研究发现 , 代谢综合征患者的BMI与肠道菌群失调呈正相关 , 胰岛素抵抗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之间呈负相关 。 为期15天的低饱和脂肪和低能量摄入的饮食干预显著降低了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 , 而75天的饮食干预导致患者的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降低 , 而葡萄糖耐量显著改善 。 此外 , 饮食干预可以显著肠道菌群失调 , 增加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和普氏栖粪杆菌的水平 。 因此 , 饮食干预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症状 。
[肠道]肠道菌群与脂质代谢
本文插图
人类研究只能说明肠道菌群与脂质代谢之间的相关性 , 动物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ApoE基因敲除的小鼠表现出脂蛋白清除延迟 , 从而导致血液脂蛋白异常的发生 。 抗生素氨苄青霉素处理可以短时提高ApoE基因敲除小鼠的糖耐量 , 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 , 并减少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面积 , 因此 , 肠道菌群的改变可能可以减轻血液脂蛋白异常 。
肠道菌群也可以调节载脂蛋白和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的产生 。 给小鼠进行为期四天的抗生素(青霉素和链霉素)处理可以减少甘油三酯和磷脂的淋巴转运 , 降低粘膜载脂蛋白ApoB、ApoA-I和ApoA-IV的水平 , 肠道微生物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载脂蛋白的产生和乳糜微粒的分泌促进脂质的吸收 。 小鼠使用抗生素(青霉素和红霉素)处理六周后 , 肝脏脂质积累增加 , 血液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 参与游离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合成和转运的关键基因表达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