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哈尔滨的她,用剪刀记录同事抗疫的N个瞬间


58岁的张秀文在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门诊心电室工作 。 她平时爱好剪纸 , 作品曾多次参展获奖 。 身在定点防控救治医院 , 张秀文和同事们从除夕开始就返岗了 , 她被身边人英勇抗击疫情的场景所感动 , 一边坚守岗位 , 一边利用业余时间为战疫前线的医护人员创作剪纸作品 。 起初是钟南山、李兰娟这些知名的“逆行者” , 后来看到同事们日夜奋战 , 她决定以剪纸记录同事们抗疫的N个瞬间 。
【传染病】哈尔滨的她,用剪刀记录同事抗疫的N个瞬间
本文插图
张秀文从小就喜欢画画 , 年轻时偶然看到姨妈剪纸 , 回家后就自己弄了一些简单的样式 。 1981年 , 张秀文被分配到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工作 , 至今已近40年 。 忙于生活、工作 , 让她远离了爱好 , 直到前几年孩子上了大学 , 她开始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 比如剪纸、绘画和苏绣 。 她的剪纸得到了呼兰区剪纸传承人翟文秀老师的指导 , 有了很大提高 , 作品多次展出并获奖 。
今年春节期间 ,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 , 作为一名医生 , 张秀文一直关注着疫情 , 她在新闻里看到钟南山、李兰娟两位院士 , 不顾个人安危为抗疫奔走 , 被深深感动 , 便拿起剪刀把他们伟岸的形象剪出来 , 向他们致敬 , “我以前很少剪人物 , 挺难的 , 所以每一幅都下了不少工夫 , 有时一只眼睛就得修五六遍 。 ”
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防控单位 , 张秀文所在的医院从除夕晚上收治首例新冠肺炎疑似患者 , 全院停止休假 , 一批批医护人员冲了上去 , 纷纷递交请战书 。 “我也交了请战书 , 可能考虑到我年龄大了 , 而且在非临床科室工作 , 所以没派我去一线 。 但我看到同事们在隔离病房直面新冠病毒 , 为患者治疗、护理 , 研究对策 。 他们也是父母、是儿女 , 每个人都在舍小家为大家 , 我就想用我的剪纸特长 , 记录下他们的抗疫身影和感人故事 。 ”张秀文说 。
【【传染病】哈尔滨的她,用剪刀记录同事抗疫的N个瞬间】
【传染病】哈尔滨的她,用剪刀记录同事抗疫的N个瞬间
本文插图
胸外科医生陈广龙是第一批走入新冠一病区隔离病房的 , 面对未知的病毒 , 他没有丝毫犹豫 。 从除夕到初七 , 他一直奋战在隔离病房 , 穿戴着厚厚的防护装备 , 工作在离患者最近的地方 。 每天除了查房、根据入院病人病情变化用药救治 , 他还要参加一线会诊 , 经常有患者晚上入院 , 从收治到用药 , 一忙活就到后半夜 。
从新冠一病区换防出来 , 陈广龙14天隔离期还没有满 , 因工作需要 , 他又接到了进入新冠二病区的任务 , 他二话不说 , 紧急支援二病区 。 陈广龙在二病区工作9天后 , 14天隔离期刚满 , 3月4日又主动请缨三披战袍 , 重回一病区隔离病房 。 3月16日 , 医院收治的所有确诊患者均已治愈出院 , 他按照规定进行隔离 , 从除夕至今没回过家 。
陈广龙的爱人邵蕊也是“白衣天使” , 在省传染病院结核五内科工作 。 医院出于人文关怀 , 不允许夫妻同时进入新冠病房 。 但邵蕊的多名同事进入新冠病房工作 , 留给她的结核病治疗工作特别多 。 她的值班次数不断增加 , 门诊、急诊、病房轮流转 , 一直没有休班 , 每天都很晚回家 。 她的母亲刚去世不久 , 她还要照顾年迈的父亲和幼小的孩子 。 眼下孩子在家上网课 , 老人不会操作电子设备 , 她每天工作之余 , 还要回家辅导孩子上课、写作业 , 沉重的负担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 但跟陈广龙通话时 , 她一个“苦”字都不提 , 只嘱咐他注意身体、好好工作 。
【传染病】哈尔滨的她,用剪刀记录同事抗疫的N个瞬间
本文插图
唐再庆夫妻、儿子、儿媳一家四口都是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的医生 。 抗疫期间 , 一家人虽然在一个大院工作 , 但却无法见面 , 都是通过视频通话来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