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是怎么样的( 二 )


从形成开始至今,太阳系经历了相当大的变化 。有很多卫星由环绕其母星气体与尘埃组成的星盘中形成,其他的卫星据信是俘获而来,或者来自于巨大的碰撞(地球的卫星月球属此情况) 。天体间的碰撞至今都持续发生,并为太阳系演化的中心 。行星的位置经常迁移,某些行星间已经彼此易位 。这种行星迁移现在被认为对太阳系早期演化起负担起绝大部分的作用 。
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始于46亿年前一片巨大分子云中一小块的引力坍缩 。大多坍缩的质量集中在中心,形成了太阳,其余部分摊平并形成了一个原行星盘,继而形成了行星、卫星、陨星和其他小型的太阳系天体系统 。
这被称为星云假说的广泛接受模型,最早是由18世纪的伊曼纽·斯威登堡、伊曼努尔·康德和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提出 。其随后的发展与天文学、物理学、地质学和行星学等多种科学领域相互交织 。
就如同太阳和行星的出生一样,它们最终将灭亡 。大约50亿年后,太阳会冷却并向外膨胀超过现在的直径很多倍(成为一个红巨星),抛去它的外层成为行星状星云,并留下被称为白矮星的恒星尸骸 。在遥远的未来,太阳的环绕行星会逐渐被经过的恒星的引力卷走 。它们中的一些会被毁掉,另一些则会被抛向星际间的太空 。最终,数万亿年之后,太阳终将会独自一个,不再有其它天体在太阳系轨道上 。
有关世界起源和命运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已知最早的文字记载;然而,在那大部分的时代里没有人试图把这样的理论与“太阳系”的存在联系起来,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时人一般不相信我们现在了解的太阳系是存在的 。迈向太阳系演化形成理论的第一步是对日心说的广泛认同,该模型把太阳放在系统的中心,把地球放在环绕其
的轨道上 。这一理论孕育了数千年,但直到17世纪末才广泛被接受 。第一次有记载的“太阳系”术语的使用是在1704年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