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15年的国宝,被一个女子埋在了自家地底,上交时获奖两千万元( 二 )


文章图片
图|年轻的潘达于
1935年 , 国民党在苏州建起一座办公大楼 。 国民党官员到潘家询问 , 想要借大鼎放在办公大楼里参加展览 , 他们表面上说是“借” , 其实就是想趁机长期占有 。
这伎俩被潘达于一眼识破 , 她不敢得罪当官的 , 只好说:“大鼎早就被祖父赠送给友人 , 至今是何去向 , 我们小辈的也不知道了 。 ”
国民党官员被打发走后 , 又有文物贩子接二连三地砸开潘家大门 , 见到潘达于不是甜言蜜语欺哄 , 就是出高价诱惑 。
甚至有美国收藏家千里迢迢来苏州求鼎 , 不惜出价数百两黄金和一栋美国别墅 。 可他没有想到的是 , 这个年轻女子竟然完全不为所动 , 只好灰头土脸的原路返回了 。
经历这些之后 , 潘达于召集家人 , 提醒他们文物贩子都不能相信 , 任何人在外不能讨论家中藏鼎的事 , 更不能私自变卖家中藏宝 。
潘氏一族虽然都是些年轻小辈 , 却十分懂事明理 , 听了潘达于的话后 , 也都学祖父低调做人 , 绝口不提宝鼎的秘密 。
失踪15年的国宝,被一个女子埋在了自家地底,上交时获奖两千万元
文章图片
图|大克鼎(藏于上海博物馆)
失踪15年的国宝,被一个女子埋在了自家地底,上交时获奖两千万元
文章图片
图|大盂鼎(藏于上海博物馆)
1937年的中秋 , 是苏州最黑暗的一个中秋 。 上海八一三事变之后 , 战火渐渐燃烧到苏州 , 中秋节刚过 , 日军就开始了对苏州的轰炸 。 潘达于一家人来到太湖岸边的光福镇避难 。
太湖烟波浩渺 , 听不到一点炮火声 , 可是潘达于却夜不能寐 。
她想着苏州老宅中的大盂鼎和大克鼎 , 两尊大鼎和祖父其他收藏都放在老宅的厢房里 , 没有任何保护 , 日军要是占领苏州 , 宝物如同拱手相让 。
况且 , 日本人和从前的文物贩子不一样 , 他们若想得到双鼎一定会不择手段 , 那样的话 , 就算是搭上潘家兄弟姐妹的性命 , 也保不住双鼎啊!
潘达于辗转一夜 , 想到一个办法——将大鼎深埋地下 。 第二天一早 , 潘达于就找来家人商议这件事 。
也有人说 , 把大鼎也带出城 , 放在郊外隐蔽的地方 。 但潘达于认为不行 , 她说:“两尊大鼎都有半人之高 , 加在一起将近千斤之重 , 走在路上太招摇 。 还是把大鼎埋起来更稳妥些 。 ”
眼看日军就要侵入苏州 , 潘家人来不及再想其他办法 , 必须抓紧时间回城藏宝 。
潘达于说 , 办这件事情的人 , 还是越少越好 。 最后决定 , 只有姐夫潘博山和堂叔家八弟带两名最信任的木匠一起回城 。
向木匠说明回城缘由后 , 潘达于许诺:“藏宝的事情千万不可以泄露 , 从今往后 , 潘家养你们和家人一辈子 。 ”
出发前 , 八弟劝潘达于在城外等待 , 但是潘达于放心不下 , 她一定要亲眼看着大鼎安顿好才行 。 于是 , 五个人驾着车 , 连夜回到苏州城南石子街的老宅中 。
被日军轰炸后的苏州城 , 满是火药的味道 , 好在老宅损伤不大 , 青铜器也都完好无损 。 潘达于看到大鼎安然无恙 , 心中松了一口气 。
她吩咐木匠测量大鼎尺寸 , 制作一只能承载两尊大鼎的木箱 。 然后又同姐夫和八弟去查看老宅的各个房间 , 寻找适合藏宝的屋子 。
这间屋子即要隐蔽不起眼 , 还要有足够的面积用于挖坑藏宝 。 三人走遍了宅院 , 最终选定后院的一间堂屋 。 这间屋子平时无人居住 , 早就堆满杂物破旧不堪 。
姐夫和八弟挪开杂物腾出一片空地 , 他们小心翼翼地撬起地砖 , 连顺序都不敢打乱 , 生怕一会儿不能恢复原状 。 潘达于点起一支蜡烛 , 那兄弟俩借着烛光挖开地面 , 他们挖了一夜 , 坑洞已经有一人多深 。
潘达于看看坑洞 , 摇了摇头说:“不行 , 还得再挖!得挖得再深一些才行!如果日本人找来 , 肯定会掘地三尺 , 咱们只有比他们挖得更深才能躲过去啊!”
他们本来已经筋疲力尽 , 听了潘达于的话 , 也觉得有道理 , 既然是藏宝那就得藏得更深才保险 。 他们来不及吃干粮 , 又跳下洞继续挖 。
另一边 , 木工做的箱子也有些模样了 。 他们用几条粗木打底 , 又层层加固 , 已足够承载两尊大鼎 。 木工还做了两只绞车 , 方便把大鼎吊入深坑中 。
中秋刚过 , 月亮还是大如玉盘 , 几个人借着月光和微弱的烛火 , 将大鼎放入深坑 。 两尊大鼎对角摆放在木箱里 , 空隙之处又用小件青铜器填满 。 最后把木箱封住 , 盖上泥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