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千亿营地教育市场野蛮生长( 二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发现,目前已经有一些营地机构开始重视营地导师的培训,不仅是为自己“造血”,更多是为行业输送人才,把营地导师这块蛋糕做大。
像启行营地教育在2013年就成立了启行学院,通过三个阶段线上线下的培训,培养优质的导师资源。游美国际营地教育成立了培养营地行业人才的营学院,汲取国外师资培训经验。青青部落则和北京的多家高校合作,从高校中选择优质的兼职甚至是全职员工。天使与坚果派也在海外项目中尝试用有经验的营员妈妈兼任导师,寻找营地导师更多的可能性。
除了师资,有业内从业者表示,大部分营地教育产品均以toB渠道获客,比起toC自主获客,toB模式受渠道限制较大,对渠道的依赖严重,跨地域扩张难度大、获客成本高。而且一旦与渠道资源的合作关系破裂,2B营地机构面临损失大量客源的困境。且B端客户常有各类多样化需求,拥有较强话语权,导致产品需要定制,商业效率下降。长远来看,不利于产品品质的提升和标准化,以及企业的规模化扩张。
产品是竞争之本
尽管营地教育行业目前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市场不规范、评价体系缺失、土地政策限制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行业向前推动。
《报告》显示,在C端,决策者和使用者是分离的,由于营地教育产品的活动和服务多针对青少年群体,但是为这个消费买单的却是家长。因此在对项目结果进行评价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偏差。其次内容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内容优势尚未完全被挖掘。另外,不可抗力风险加重,自然灾害、交通和国际政治局势都会影响家长和孩子的营地教育选择。且随着营地教育运营机构的日益增多,对营地和场所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但是受土地政策的影响,使得中小机构很难拥有自有营地。
蓝象资本认为,营地教育的本质是户外体验式的教育产品,营地教育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产品竞争。弱化渠道依赖、选取差异化定位、探索个性化教育服务以打磨优质产品、强化品牌认知,方是国内营地教育的破局之道。
赛伯乐投资集团教育产业基金合伙人程子婴认为,社会结构、产业结构和政策都是营地教育投资中的不确定因素。但是,从社会结构和政策上来看,整体都是向好的发展趋势,所以营地教育也备受资本关注。
从资方来看,目前关注营地、游/研学领域的资方虽然越来越多,但是多处于观望状态,真正出手的却并不多。其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是营地行业仍处于早期试错阶段,尚未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出现,资方虽看好其行业发展空间,但却难以准确判断哪家机构更具杀出重围的优势以及能承担早期培育市场成本的能力;二是营地行业相较于其他教育领域产业链更长,投入成本更高,回报周期更长,而投资回报比没有明显优势。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刘斯文/文CFP/图
【以上内容转自“北京商报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如需转载请取得北京商报网站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