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合伙人」复盘丨互联网家装“城市合伙人模式”被吐槽,用钱砸出来7个坑

 
「城市合伙人」复盘丨互联网家装“城市合伙人模式”被吐槽,用钱砸出来7个坑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123rf.com.cn”
昨天,亿欧家居以家装行业“城市合伙人”的角度,撰写了一篇题为《互联网家装“城市合伙人模式”没跑通,一大批合伙人都赔钱了》,发布之后,在行业引起极大的反响,原先不活跃的微信好友现在都私信,长篇大论跟我讨论吐槽这个话题,陆续收到不少朋友反馈自己此前就加入过合伙人模式,有的还亲身体验过两个平台。
震惊的是,现在一提城市合伙人模式,大家的表现只有吐不完的槽,鉴于此,亿欧家居从大家的反馈中复盘总结出一些关键点,把大家的坑分享给各位:
坑一:流量的坑。很多打着互联网家装的名义招募过来的城市合伙人,实际上都没有办法解决一个核心问题,流量问题。一家公司想要真正进入陌生市场非常不容易,前期需要总部扶持,慢慢把市场做起来,但是坑就坑在,总部手里没有什么扶持能力和流量供给能力,要不然就是给的流量质量非常差,转化率极低,没有流量就没有所谓的服务。
坑二:品牌的坑。所谓的品牌赋能绝对是大坑,原因很简单,大部分互联网家装公司都是成立3-4年的公司,发展思路都不见得能捋的清楚,自己都没想清楚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哪会有什么品牌影响力,品牌不是你的公司在北京,你就牛逼,更不是你拿了多少融资,真正到二三四五线城市,谁管你有没有融过资,你给消费者讲这个是没有作用的,最终都看交付质量。再者,这种品牌授权的管理模式上非常松散,家装的本质是服务,跟实际的家居产品还不一样,总部其实没有给什么实际的产品支持,每年收点管理费,其他的什么都不管,也管不住。
坑三:管理和培训的坑。家装是非常接地气的行业,互联网家装大部分都是创业公司,恰恰是合伙人或者加盟商需要系统化的落地培训指导和管理支持,但是问题就出在了这上面,没有所谓的管理,公司内部一团糟,所谓的培训支持,总部只会给一些不接地气的管理文件,到实际工作中即不实用,反而带来很多束缚。无论是合伙人模式还是直营模式,跨区域连锁经营需要标准化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家装行业目前刚刚从粗放经营进入重视管理的发展阶段,管理费规范化才刚刚起步而已,离标准化还差很远。
坑四:人和组织的矛盾外加激励机制的坑。无论是哪个行业,这个都是比较核心的问题。很多公司开项目说明会的时候,给准合伙人画饼充饥,过度承诺很多事情,高回报最为常见的忽悠手法,但是城市合伙人真正投资之后,压根看不到盈利前景和,选择退出,有不少公司的城市操盘手都换了好几手,成绩依然不见起色,核心在于没有动力去努力。
2015年几家互联网公司的城市合伙人,主要目地是捆绑当地的装饰公司的优秀人员,其实是变相的股东制,但是合伙人,有条件,有门槛,走着走着就变味了。主要原因是面和心不和,没有开成一条心,只是机制是捆绑,没有真正的形成一伙人,都在各打各的算盘。所谓的合伙人的工资低,合伙人也干的也是具体职务,比如总经理,但是作了合伙人也做总经理,比一般行业的总经理的工资还低,这样就没有积极性,所以也没有太多的业绩,因为上市本业就是一个饼。目标定的过高,条款太多,不利于完成目标,所以合伙人的机制形同虚设,大部分合伙人只有一年的合约,所以有点像职业经理人的条款,没有真正去成就合伙人,让大家看到更多的未来。
坑五:供应链的坑。供应链这个关键词不少企业创始人提到,主要吐槽的点在于,供应链没有什么优势,且全行业通用透明,可选择范围很小,常常因为这个成为消费者不选择的理由之一,极低的套餐产品价格除去获客成本、服务隐性成本等各种费用导致利润被无限挤压,没有利润不可能会有好服务和好口碑。
坑六:迷恋概念的坑。当然互联网家装的概念确实迷惑了一大帮人,蜂拥而至,实际上受过伤之后才感慨到,原来互联网家装是换汤不换药,家装还是一个传统的生意,非要冠一个互联网的帽子,牵强不说,关键是不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