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阁帖(淳化阁帖全文)( 二 )
我个人比较喜欢淳化阁帖,《淳化阁帖》是宋太祖淳化年间所刻的《秘阁法帖》因为刻于淳化年间,故被人称之为《淳化阁帖》 。原帖共为十册 。但今可见的宋代内府原刻《淳化阁帖》仅余三册,即第六、七、八册 。均为王羲之的书法 。此三册民国初年曾为李瑞清所藏,后辗转流传到安思远先生之手,1996年8月安先生曾将《淳化阁帖》带回国内在故宫博物院珍宝馆展出,为此中国书协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首都的书法界人士争相观看 。日本的一个书法代表团临时更改了行程,专程从外地赶到北京一睹为快,因在京未预定宾馆,只得连夜赶回驻地 。为配合展览,文物出版社专门出版了此帖 。我国书法泰斗启功先生专门为此书撰写了“真宋本淳化阁帖的价值”一文 。启老在文中写到:“北宋时《阁帖》中古代名家字迹,社会上已经不易见到,所以《阁帖》最初拓本一出来,便有许多地方加以翻刻…… 。书法大家赵孟頫记载他所得到的《淳化阁帖》十本,已经是几次拼凑而成的 。”《淳化阁帖》的珍贵已经略见一斑 。淳化阁帖的现存阁帖
令人兴奋的是,浙江图书馆所藏《淳化阁帖》民国时期拓本上还保留了现存帖石佚失的三则清人题跋,梁同书乾隆四十六年(一七八一)题跋,孔继涑、孙仰鲁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题跋 。现摘要如下:梁同书乾隆四十六年(一七八一)题云:“往余于先叔祖深父先生斋头见旧拓阁帖石本也而上有银锭文,相传宋时贾相门客从赐本摹出,故仍棠梨之旧,至今卅余年来所见无逾此者 。今春景高孙君偶于西吴旧家购得帖石若干枚,洗剔苔藓,用好手棰拓一本示余,精采焕发绝类宿觏,因访觅前帖检勘一过,凡字迹波磔石片剥蚀之处无毫发差,殆宋刻原石无疑,可宝也 。惟失去钟繇及谢万书数百字,或谓宜补完之,余曰:旧刻缺亦何病,况延津合浦来自有期,宁不可俟之异日耶?并附识之如右,乾隆辛丑腊月山舟梁同书 。”孙仰鲁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题跋:“友人张君芑堂为余购得阁帖旧石若干于禾中故家,剔抉苔藓联缀断裂锥拓一通,取别本十余种参校无有同者 。汪君天潜出示梁氏所贻深父先生鉴定藏本,校之纤毫无不吻合,盖即此石原拓也 。委弃有年摹拓绝少,故丰神完美 。就中与诸本尤异者若卷三‘环之顿首下’有‘秋’字,卷七《朱处仁帖》后增《服食帖》三行皆可补诸家释文所未备,初购得时缺魏钟繇《宣示帖》及谢万书三行,阅数月芑堂复于原所藏处搜访得之,遂成完璧欣赏之余,因述其缘起如此 。时乾隆壬寅九月既望寿松主人孙仰鲁 。”以上跋文可知,此帖刻石系张燕昌(芑堂)为寿松主人孙仰鲁购得,梁同书认为此帖系宋刻《阁帖》贾似道本 。浙江图书馆藏《淳化阁帖》刻石断定宋石的依据 。我们此次鉴定刻石年代的利器是潘祖纯藏本(现藏上海博物馆)、懋勤殿本(现藏故宫博物院) 。因潘祖纯藏本、懋勤殿本为已知宋刻宋拓,只要将浙江图书馆新近发现《淳化阁帖》刻石的细部特征与以上二本进行对照,拓本就像指纹印,刻石好比手指,若完全一致的话,即可证明杭州文澜阁新近发现《淳化阁帖》刻石就是宋代刻石 。传世《淳化阁帖》宋拓本著名者有:安思远藏本(现藏上海博物馆)、潘允谅藏本(现藏上海图书馆)、潘祖纯藏本(现藏上海博物馆)、懋勤殿本(现藏故宫博物院)、《宋拓王右军帖》(现藏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等 。以上诸本除懋勤殿本、潘祖纯藏本同出一石,其余均出自宋代不同的刻石(木) 。民国廿三年(一九三四)故宫博物院曾于乾隆清宫东庑(此帖原在养心殿)陈列《淳化阁帖》一部 。之一册卷首与第十册卷尾钤有“懋勤殿鉴定章”、“乾隆御览之宝”印章,内夹黄纸签条有“宋拓淳化阁帖一匣十册,上等”字样,帖中未见其他印章与题跋 。此本即马子云先生提及的“懋勤殿本” 。此十卷本为刻石,为宋纸、宋墨、宋拓无疑,与传世另一宋拓“潘祖纯本”出一石 。此帖宋代流传未详,明代秘藏于潘家,历经天泉翁(潘祖纯伯祖)、潘凤洲(潘祖纯伯父)、潘祖纯三代收藏,明万历庚申(一六二○)季夏,经吴兴方仁宇重新装裱于观生堂 。清代经卓蔗老、梁国治、李宗瀚、李联琇、李翊煌递藏 。帖中有潘祖纯、查升、李翊煌、许福昺题跋,以明万历丙午(一三○六)潘祖纯题跋最早,故称之为“潘祖纯本” 。清宣统元年(一九○九)经李翊煌手石印行世,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许福昺又用珂版印行,印刷极为精美,但流传极稀,唯罗原觉、曾克专、张彦生诸先生稍有论及 。现藏上海博物馆 。上述两种宋拓本亦非同一时间所拓,“懋勤殿本”要早于“潘祖纯藏本” 。因相传《淳化阁帖》祖本刻于枣木,年代久远,枣木本开裂,后用银锭加固,故有无银锭纹是祖本的凭证 。南宋人对此亦深信不疑,往往在宋刻原石上加刻银锭纹,以充祖本,故在宋代拓制“潘祖纯藏本”时,就已经有银锭纹出现,而“懋勤殿本”拓制时还未刻银锭纹 。浙江图书馆现存残石上还能找到银锭纹两处 。现存《淳化阁帖》刻石与潘祖纯藏本、懋勤殿本的校勘区别拓本与刻石的异同,最简便的 就是对比石花痕、字口特征 。因两者完全吻合,没有必要一一罗举,笔者随机地抽取了浙图新近发现《淳化阁帖》几块刻石与懋勤殿本进行校对,结果如下:卷六谯周帖,首行“谯”字右侧、二行“令”字均有相同石花卷六谯周帖,二行“严君”之“严”字右侧均有相同石花 。卷六谯周帖,三行“司马相如”之“相”字均有相同石花 。卷九授衣帖,六行“忧驰无复”之“复”字左侧有相同圆形石花 。卷九奉别帖,一行“奉别”之“奉”字左侧有相同石花 。卷九奉别帖,六行 “当可耳然”之“然”字左侧有相同石花 。卷九奉别帖,九行“体气顿至”之“顿”字下有相同石花 。卷一齐高祖萧道成帖,三行“见卿”,四行“知卿”间有相同石花 。此外,(西十石)卷一唐太宗《所疾帖》首行“所疾者”上尚多一“卿”字,(西二石)卷三刘环之《感闰帖》之一行“环之顿首”下尚多一“秋”字,(西九石)卷七《朱处仁帖》后尚多存《吾服食帖》二行,以上特征《淳化阁帖》其它版本均无,唯在“懋勤殿本”、“潘祖纯本”上出现 。通过以上简便的校对已经能够明确浙江图书馆新近发现《淳化阁帖》刻石就是宋代刻石 。现在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浙图现存《淳化阁帖》刻石会不会是明清时期从“懋勤殿本”、“潘祖纯藏本”或相类的底本再翻刻?其实是不可能的,因为翻刻碑刻大多会将石花照样摹刻,翻刻法帖未见有将石花一并摹入的 。其次,刻石的质材不可能完全一致,每块石头有其自身独特的石质纹理(石筋、石裂纹),这些纹理是无法用刻刀模仿的 。浙江图书馆现存《淳化阁帖》刻石上能见到的石质纹理痕与“懋勤殿本”、“潘祖纯藏本”完全一致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这批石刻皆为太湖石所刻,最早共有八十一块,但后来由于历史原因有些被人为破坏了 。石刻中绝大多数是南宋所刻,还有部分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复刻 。两者区别在于南宋刻石皆系双面,而清朝所刻为单面 。两者所用太湖石料也有区别,南宋石质更为细腻,颜色更为白皙,而清代所用刻材较粗糙,颜色也相对要深一些” 。是否如此呢?其实,上文统计帖目已经可知,现存二十五块刻石(四十六面)已经包括《淳化阁帖》的五分之三强,故此套刻石 完整数目应该在四十块左右,而不应是相传的八十一块 。八十一块的说法可能还包括浙江图书馆收藏的其他明清墓志、刻帖 。所谓“南宋刻石皆系双面,清朝所刻为单面”完全是臆测,经鉴定坐南四块单面的刻石亦为原刻无疑 。即便偶有补刻,亦是在宋代椎拓“懋勤殿本”、“潘祖纯藏本”之前,现存《阁帖》残石绝无明、清补刻现象 。据文献记载,宋代刊刻《淳化阁帖》有数十套之多,要确定它究竟是其中哪一套,还有一定难度 。但可以推断的是,此帖刻于浙江杭州,如此众多、笨重的帖石从它处移到杭州的可能性不大 。其次,此套帖石可能私刻而非官刻,理由是:首先,此帖存在同一面颠倒刊刻的情况(一卷内容刊刻结束,其后尚有余石,就颠倒刊刻他卷内容),比较节约石材 。其次,双面刻石文字有的正反颠倒(为传拓方便,颠倒的帖石翻一面正好是正面),但也有的是不颠倒,不够统一严谨 。基于刊刻在杭州又属私刻,笔者推断为“世堂本”,刻于宋度宗咸淳间(一二六五—一二七四),系贾似道门客刻帖高手廖莹中摹刻,因置于世堂而得名 。据传贾似道门客廖莹中精于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361303031摹勒,王用和工于镌刻,曾令翻刻,故“世堂本”亦属“贾刻本”体系 。笔者认为此帖是传世《淳化阁帖》较佳的修缮本,刊刻精细无比,又将《阁帖》原本的刊刻失误一一更正,且笔法墨趣突现,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眼光 。二○○七年四月写于上海图书馆碑帖研究室《淳化阁帖》刊刻于什么时代
- 安全文明驾驶常识(安全文明常识考试题库)
- 怎么在百度上发帖子照片,手机百度发帖子的
- 三星Galaxy A8s安全又易用的安全文件夹功能 三星安全文件夹
- 【情感】男朋友分手挽回技巧,全文实用干货!
- 百度发帖技巧,90%的人不知道的 分享
- 请帖怎么填,填写请帖样本
- 快速发帖不被删除的 手机怎么在百度上发帖子
- 24小时内清除所有负面帖子 百度负面处理的
- 哪些快速删帖的套路 删贴的 有哪几种
- 馅料|这是一则科普帖!汤圆在古代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