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四 )


5、哥伦比亚高原、我国长白山主峰、日本富士山等都由于岩浆活动形成的 。
6、山岳地区的交通线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 。原因是:山岳地区地表崎岖不平,而山间盆地及河谷地势相对较平缓 。
7、山岳地区的交通线长度较长,弯曲度比较大 。原因是:山岳地区的交通线需要绕过各种障碍物 。
8、山岳地区的交通线主要以公路为主,其次才是铁路 。原因是:山岳地区的交通建设成本比较高,难度比较大,而公路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 。
§3 河流地貌的发育
1、河流地貌按照成因可分为侵蚀地貌、堆积地貌 。
2、溯源侵蚀可以使河谷向河流源头方向伸展;下蚀可以使河谷加深,侧蚀可以使河谷加宽 。
3、河流堆积地貌最典型的类型是冲积平原,它是由河流上游的洪积-冲积平原、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平原、河流入海口的三角洲平原等组成 。
4、高原地区的聚落一般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的河漫滩平原,其形态呈条带状状,集散程度比较分散,规模比较小 。主要原因是:这里气候温暖(海拔低),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
5、山区地区的聚落一般分布在河流两岸的河漫滩平原或山前的冲积扇,其形态呈条带状状,集散程度比较分散,规模比较小 。主要原因是:这里地形平坦,地表或地下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
6、平原地区的聚落一般分布在三角洲或河流两岸的河漫滩平原,其形态呈条带状状或团状状,集散程度比较密集,规模比较大 。主要原因是: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内河与海洋交通便利 。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组成环境的各个要素,总是力求整体的一致性;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它要素甚至整体发生相应改变 。
2、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如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等过程 。
3、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新功能 。其中,生产功能是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 。
4、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由多个地理要素变化共同组成的 。
5、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即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
会导致其它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相应改变 。
§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以热量变化为基础,形成自然带由赤道向两极呈现南北方向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在低纬、高纬地区最明显 。
2、以水分变化为基础,形成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呈现东西方向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在中纬地区最明显 。
3、以水分和热量的共同变化为基础,形成自然带由山麓向山顶呈现垂直方向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在高差较大的山区地区最明显 。当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 。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全给你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
之一单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