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暴料焦点】抢占全球技术制高点,长虹跨界新能源再有实质性进展


【生活暴料焦点】抢占全球技术制高点,长虹跨界新能源再有实质性进展
文章图片
近日 , 长虹再扩张新能源资源 , 其“新能源材料实验室”揭牌仪式在成都举行 。 据了解 , 该实验室于今年3月份正式成立 , 经过前期的运行准备、设备入场以及相关资源的整合等周密筹备 , 已正式投入运营 。
长虹新能源材料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高剑表示 , 实验室以整合内外资源、抢占全球新能源材料技术制高点为目标 。 “新能源材料实验室主要负责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技术战略研究与规划、制定技术发展路线、研究开发新能源关键材料及器件等 。 ”
在芯片、新能源等领域接连跨界的长虹 , 如今借助这一外延式扩张 , 正加快对海外市场的辐射 。
新能源业务取得规模性增长
多元跨界效果显著
在全面转型后 , 长虹开始了新一轮布局 , 近年来 , 长虹在多元领域连续跨界 , 先后涉足了当下热门的产业半导体芯片和新能源电池 。
此前 , 四川发展与中国科技城绵阳签署四个重点项目 , 长虹控股公司占3个 , 涉及化合物半导体芯片、新能源锂离子电池等 。 经过一系列转型后 , 长虹对产业布局进行重新调整 , 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是未来几年长虹布局的重点 。
随后 , 长虹再与四川发展再次联手 , 进入新能源电池领域 , 成为继格力后 , 又一跨界涉足新能源电池的家电巨头 。 根据相关战略合作内容 , 四川发展拟助力长虹控股公司以新能源、高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配套为目标 , 重点发展锂离子电池等为代表的军民结合型产品 。 此外 , 长虹还将涉足化合物半导体芯片等领域 。
而这与长虹的新战略布局也相符 。 此次 , 长虹高调宣布进行整体智能战略转型 , 并公布了新的产业图谱:在家电、军工和IT分销主业之外 , 打造移动、金融等新领域的五大产业布局 。 在新能源领域扩张上 , 长虹下了一盘大棋 。
此次在设立新能源材料实验室的同时 , 为了有针对性的培养、储备科研人才 , 长虹与电子科技大学在新能源材料实验室设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 , 以更好实现“产学研”高效协同 。
据了解 , 目前长虹在特种电源领域拥有长期积淀 , 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电源系统研发制造核心技术和国内最大的航空电源系统研发与生产基地 , 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烧结碱性蓄电池及动力锂电制造技术和设备 , 复合材料研发和制造能力国内领先 。 同时 , 长虹深度拓展了高铁及城轨、新能源车载等民用轨道交通领域 ,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技术创新与系统集成、智能制造相结合 , 新能源产品智能化、系统集成化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 核心竞争优势明显 。
数据显示 , 目前 , 长虹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已取得实质性效果 。 其在新三板上市的长虹能源业绩在近几年里也表现突出 。 长虹能源2018年财报显示 , 公司营业总收入10亿元 , 比去年同期增长31.5% , 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87万元 , 比去年同期增长14.51% 。
据了解 , 该公司前身为四川长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成立于2015年11月6日 , 2018年收购江苏三杰51%股权 , 在短短4年内 , 公司目前销售规模已破10亿元 , 成为业界黑马 。
“长虹培育的新能源等新业务体系 , 已经开始呈现业绩效应 , 并对长虹整体业绩将有带动作用 , 接下来长虹在新业务上的布局将逐渐在整体业绩规模中逐渐扩张 , 如今长虹已经成功转向为面向服务的电子巨头 。 ”策略分析人士洪仕斌表示 。
外延式并购和扩张
技术创新和规模从国内辐射海外
继将美菱电器、华意压缩等资产纳入公司麾下后 , 经历一轮转型的四川长虹 , 积极展开外延式并购和扩张的探索 。
此次长虹进一步设立新能源材料实验室 , 在新能源上的野心不容小觑 。 高剑也表示 , 实验室以整合内外资源、抢占全球新能源材料技术制高点为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