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二月二,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而农历“二月二”这天则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会举行敬龙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丰收。
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远古人们认为应当有一个力大无穷的,与“水”相关的“神物”主宰着指挥着操纵着管理着这些动物和天象,龙作为一种崇拜现象,一种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一种“理解”,也就从这个时候起,开始了它的“模糊集合”。
文章插图
在几千年浩瀚的历史进程中,龙成了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的形成,也与佛教息息相关。
在鸠摩罗什翻译的《妙法莲花经》里,龙王共有八位,分别是: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娑伽罗龙王、修吉龙王、五德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和优钵罗龙王。
到了《华严经》里,龙王增至十位。在其他佛经里,还有五龙王、七龙王、八十一龙王、一百八十五龙王之说。佛经中的龙王功能有二:一是护持佛法,保佑众生;二是兴云布雨,消灾弭难。
文章插图
在《大唐西域记》卷六中有这样的记载,如来佛祖刚出生的时候,就能行走说话,他向东南西北方向各走七步,然后就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佛陀走到哪里,哪里就会生出大莲花。这时就有两条龙跃出来,从天空中吐出两股水流,一条龙吐出来的是热水,一条龙吐出来的是冷水,两条龙吐出来的水为佛陀沐浴。
后来就在佛陀沐浴的地方留下了两股清泉,也是一冷一热,常年不竭。佛祖焚身之后有无数舍利,当时就有八国国王各派兵马,纷纷来抢舍利,众龙王也出来争抢,帝释天就决定把佛祖的舍利分为三份,一份给诸天,一份给龙众,一份给人间由八国共享。
在《大唐西域记》卷八中也有所记载,如来成正觉之时,一旁的龙做如来的警卫,“有目支邻陀龙王池,其水清黑,其味甘美,昔如来成正觉,于此冥坐,七日入定,此龙王警卫如来,即以身绕佛七匝,化出多头,俯垂为盖”。
文章插图
随着佛经的广泛传布,与中国人崇龙、尊王心理的交融互渗,共同推动了龙王在中华大地上的兴盛。从中国民间流传的有关龙王以及龙母、龙女的传说故事中,也能看到佛经故事的影响。
龙文化具有兼容并蓄性,为民族寄托希望,龙文化与佛教文化的相融合,无不说明着佛教文化与华夏文化关系的和谐,这种文化符号如同佛法一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 龙与佛教的不解之缘】春雷启震,蛰虫惊走,龙气激越,万象更新。最后,值此二月节至,祈愿大众秉承华夏龙之精神,勇猛精进,成就行愿,诸事圆满,欢喜自在。
- m即刻出发,与Max Mara共赴伏尔泰酒馆之约
- 王力|五言律诗中,四一结构常见的几种分类,工对与宽对的区别
- 鉴赏|首届中国体育艺术作品创作与鉴赏研讨会举办
- 萧潇|斗破苍穹:萧炎与美杜莎的婚礼办不成,萧潇的来历捋清楚
- 教育部|北京出版集团与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名家|“江山壮丽——中国美术馆藏山水与风景题材作品展”展出名家力作130余件
- 多元性|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五:李大龙:如何理解中华文化中的“华夷之辨”与多元性?
- 中国佛教|中国汉传佛教八大派之一三论宗祖庭,曾列入关中八景,西安草堂寺
- 双艳|浙江一“可怜茶”,曾与西湖龙井并称“双艳”,可因太便宜被嫌弃
- 番茄酸汤|番茄酸汤龙利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