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旅人」新的人类文化尚茫然无据,南怀瑾:东西方人文文化将要同临崩溃
致答日本朋友的一封公开信
文章图片
十月十一日下午 , 中日文化访问团在东京参加东方文化座谈会 , 关于我要讲的“东西文化在时代中的趋向”一事 , 因为时间有限 , 为了珍惜中日两国难得的盛会与宝贵的时机 , 我自动停止讲话 , 希望两国与会人士 , 有较多的时间 , 可以互相商讨重要的议案 。 当我宣布这个意见以后 , 大和学园的负责人土屋米吉先生 , 便提出我讲演稿末后一段引用司马迁所说:“载之空言 , 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一句话 , 要我提出较为具体的意见 。
而且土屋先生很客气地说:“要讲东方文化 , 中日两国原为兄弟之邦 , 中国是老大哥 , 所以希望贵国以兄长的立场 , 开诚布公有所指教 。 ”同时他又问我此行对于日本的观感 。
土屋先生彬彬有礼的质询 , 经过我方翻译人员的转述 , 以及当时观察土屋先生谦和而诚恳的态度 , 使我不得不作答复 。 但我有主要的两点声明:
(一)因为时间不够 , 有许多可以贡献给大家的意见 , 无法详细说明 。
(二)这是我第一次到日本 , 先后匆匆七天 , 都在旅途播迁之中 , 由京都经伊势而到达那智山 , 再经过在日本文学上负有盛名的朝熊岳山而到达东京 , 车尘轮迹 , 赢得一身疲累 , 虽有上少的观感 , 但自认并不成熟 , 故暂时保留意见 。
然而散会以后 , 日方著名汉学家兼汉学诗人木下彪先生 , 以及我国访问团同行的几位朋友 , 都一致告诉我说:当时我说的话 , 翻译人员辞未达意 , 不能充分通译 , 而且遗漏了许多要紧的关键 , 非常遗憾 。 后来又有日方的几位与会人士通过翻译 , 要我见之于文字而写出来 , 作为此次历史性与会的纪念 。
十二日中午返国以后 , 事务麇集 , 实在懒得执笔 。 但与木下彪先生有诗文之约 , 而且土屋米吉先生所提的询问 , 确甚重要 , 故匆匆写就本文 , 公开寄与土屋米吉及木下彪两位先生 , 并献给日本此次参加东方文化座谈会的诸位先生 , 作为此行备受殷勤招待的答礼 。
秀才人情 , 书生拙见 , 未必可登大雅之堂 , 但如野人献曝 , 各抒一得之见 , 山人野叟之言 , 聊备一格而已 。 但是这只是代表我私人的观点 , 并不代表中日文化访问团 , 或任何文化团体与我国人的意见 , 其中或有上妥当的观点 , 可以付之一笑 , 希望不要因此而引起争论 , 如果有此情形发生 , 须得事先声明 , 恕我愚拙而又冗忙 , 不拟再答覆 。
现在我要再加申覆我当日所说的话而稍加补充:
主席和各位先生:本来为了珍惜会议的时间 , 我要求不必说话 , 现在为了土屋先生指定要我答复问题 , 又只好开口讲话 。
但是这个问题牵涉很广 , 如果要将我所知的资料 , 贡献给贵国及本会议席 , 在短短的时间中 , 又势所不能尽毕其说 , 只好留待将来 , 有机会时再作补充 。
现在我要提起诸位注意的:据我所见 , 贵我两国今天与会中的许多人 , 可能都犯了一个容易错误的偏见 , 因为大家对于贵我两国 , 以及东方各国之间今天的文化思想 , 与造成社会风气的败坏 , 国家前途的殷忧 , 工商业社会导致人心陷溺于现实的趋势 , 乃至青年心理的徬徨与颓废 , 教育的失败等等 , 一律都归罪到西方文化的错误 。
大家不要忘记 , 我们今天开会会场的种种设置 , 便是现代化西方物质文明发展中的产品 , 甚之 , 与会人士的衣、食、住与交通工具等等 , 大多数仍是西方文化自然科学发达以后 , 物质文明发展中的结晶 。
西方文化中的自然科学与物质文明的发达 , 它给予人类在生活上的利便 , 生存中的幸福 , 并无过错 , 而且只有好处 。
但是东方各国 , 在传统保守文化的情感中 , 认为人生伦理、社会秩序、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等一切突变中的乱象 , 都是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关系 , 所以厌恶甚而鄙弃西方文化;其实 , 这是东方人 , 或者说 , 贵我两国自己被西方文化物质文明的形态冲昏了头 , 自己放弃、忘却了东方固有文化的传统精神;换言之 , 也就是自己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 , 所以才有今天的窘态 。
- 『任克说』不但没有任何污点,孙子还家喻户晓,史上第一个太监皇帝
- 地图帝@连北京天津也当过河北省会,河北十一个市有五个当过省会
- 历史有妖气@为何比中状元还激动,专家: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古代高中探花
- 古玩古董古币鉴赏@【古币精品】袁大头
- 「陈晨晨」一个是中山陵,还有两个是谁,侵华日军严禁破坏这三个人的坟墓
- 【内江第一城网站】【花鸟市场】回来了!10块钱就能买到一个春天,内江人民的后花园
- 『民福康养生谈』吞馒头等土方法,一个也不能用!教你正确的处理方法,被鱼刺卡喉
- 水一白聊历史:只因为母亲的一个错误选择,丢掉了太子之位,一个可怜的皇太子
- 温娟说历史:谁是第一个封邑达到2000户的?答案你一定猜不到,曹操手下
- 「历史评说」为何一个名垂青史,一个遗臭万年,隋炀帝和唐太宗有很多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