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观察』大数据行程卡会不会泄露隐私?官方回应

大数据行程卡会不会泄露隐私?5G网络带来哪些新消费?官方回应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张佳星
3月25日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中小企业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
大数据行程卡设计了防攻击等安全护盾
为了满足复工复产对流动人员的行程查验需求 , 工信部组织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在通信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推出了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服务 。 手机用户可以通过短信、小程序、二维码、网页等等方式查询本人前14天到过的所有的地市的一些信息 。 目前 , 累计的查询量已经超过了4.5亿次 。
“行程卡全国通用、不收集用户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 , 详细的查询结果只显示在本人手机上、真实准确、覆盖面广 。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韩夏介绍 , 从3月6号开始 ,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上就上线了境外到访地的查询功能 , 可以对手机用户前14天到访的境外国家或者地区的信息进行查验 , 及时发现瞒报、漏报、不实申报行程信息的问题 , 对来自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的人群进行筛查 , 通过不同的颜色来区分是来自于哪些国家 。
在通信大数据分析使用当中 , 我们注意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 , 依据个人信息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 , 严格落实数据的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措施 , 按照最小化的原则来收集数据 , 并且在数据的流转、使用等等各个环节对数据都进行脱敏处理 , 严格落实隐私保护的要求 , 设计了数据防攻击、防泄露、防窃取等安全技术手段 , 确保相关的数据安全 。 截止到目前 , 通信大数据的分析还没有出现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 。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于疫苗新药研发等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介绍 , 在支撑疫情科学防控方面 , 我们一些医疗机构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 精准高效地开展疫情的监测分析 , 病毒溯源、患者追踪、社区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加快病毒检测的诊断 , 疫苗新药的研发 , 防控救治等速度和进度 , 提高抗疫的效率 , 还有一些医疗物资制造企业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医疗防疫物资供需的精准对接 , 高效生产、统筹调配以及回收的管理 。
谢少锋说 , 在疫情期间 , 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有效的运用 , 主要是在疫情的监测、疾病的诊断、药物的研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据不完全统计 , 目前已有20余款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在湖北武汉等抗疫的一线以及全国数百家医院 , 服务人群包括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达到数十万人次 。 此外 , 各家企业特别是在人工智能+CT系统 , 还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开发了特殊的功能 , 比如用移动的CT设备的组合 , 实现了云端的部署 , 有效的提升了新冠肺炎的排查效率和诊断的准确率 。 下一步 , 我们将继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工作的融合发展 。
5G网络将加大建设力度
24日 , 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 , 推动基础电信企业以5G独立组网为目标 , 加快推进主要城市的网络建设 , 并且向有条件的重点的县、镇逐步延伸覆盖 , 鼓励地方政府加大政策支持 , 做好5G的站址资源、用电和频率等保障 , 对于支持力度大的地区 , 基础电信企业还要加大投资 , 优先开展5G建设 。
“我国已经全面建成了光网城市 , 4G基站的总规模达到了548.8万个 , 行政村光纤通达率、4G通达率都超过了98% , 网络规模全球领先 , 性能指标也是名列前茅 。 疫情期间 , 新建的4G和5G基站超过6.3万个 。 同时我们加强5G网络部署和应用 , 迅速完成了火神山、雷神山等等重点场所的通信保障任务和5G的覆盖 。 ”韩夏介绍 , 截止到去年底我们国家5G基站建设有13万个 , 今年还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 。
围绕5G网络、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基础软件等重点领域 , 工信部将组织两方面的科技支撑和攻关 。 谢少锋介绍 , 一是在基础软硬件方面 , 我们将实施国家软件重大工程 , 集中力量解决关键软件的卡脖子问题 , 着力推动工业技术的软件化 , 加快推广软件定义网络的应用 。 二是在云计算方面 , 我们将提升云平台基础设施的能力 , 完善计算、存储、网络、安全防护等云服务 , 深入推动中小企业上云 , 促进大型企业、政府机构、金融机构更多的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