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三哥」但6大错误已成定数,最终还是国破身亡!,崇祯皇帝虽励精图治

崇祯皇帝虽励精图治 , 6大错误已成定局 , 最终还是国破身亡!
「张家三哥」但6大错误已成定数,最终还是国破身亡!,崇祯皇帝虽励精图治
文章图片
崇祯帝朱由检是大明帝国第16任皇帝 , 也是大明朝最后1位皇帝(1627至1644年)在位 , 年号崇祯 。 对于这位帝王 , 民间美誉声相当高 。 崇祯帝在位17年间 , 一直是勤勤恳恳 , 为国家、为子民操劳一生 , 甚至可以说是鞠躬尽瘁、呕心沥血 。 可是这么一位勤劳的皇帝 , 为什么最后大明还是覆灭了呢 。 下面 , 我发表一下个人见解:
第一、生性骄傲 , 蛮横 , 喜怒无常!
崇祯帝当上皇帝之前还是很会沉稳处事的 , 但是当他隐忍几个月后 , 一举铲除阉党集团后 , 他的骄傲蛮横逐渐显露出来 , 在他眼里 , “九千岁”尚且如此 , 何况其他人呢 。 一个国家的兴亡 , 不在于是否勤奋 , 而在于全局考虑和管理 。 他急躁轻浮 , 急功近利 , 刚愎自用 , 情绪上喜怒无常 , 大起大落 。 尽管崇祯帝雄心勃勃地想恢复大明昔日的荣光 , 殊不知 , 在他的骄傲蛮横下 , 反而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
【「张家三哥」但6大错误已成定数,最终还是国破身亡!,崇祯皇帝虽励精图治】第二、他生性多疑 , 不善用人才!
他不相信文武百官 , 频繁地调整官吏变动 , 十七年间居然调换了五十个内阁大学士 , 最重要的吏部尚书居然换了十七个 , 几乎是年年换 , 领兵的将领更不必说 。 另外 , 他急功近利 , 大臣稍有过错轻则削官罢职 , 重则性命不保 。 在他的狭隘的用人方式下 , 国家人才匮乏 , 能者凋零 , 有心报国之士既不肯也不愿更不敢主动请缨 。 可以说崇祯帝的用人方式直接决定了大明兴衰造成了他的千古遗恨 。
第三、重启东林党、加赋税
东林党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文官集团 , 这种读书人倡导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魏忠贤在时极力打击东林党 , 朝野之处几乎没有其存在 。 崇祯帝重新启用东林党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 他还天真地以为江南士人仍是那群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忠君爱国之士 , 殊不知现在的东林党已经几乎完全沦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了 , 有他们主持朝政 , 反对崇祯帝征收资本主义例如纺织业、盐业的税赋 , 反而在连年大旱时候去征收农民的税赋 , 终于爆发农民起义 。
「张家三哥」但6大错误已成定数,最终还是国破身亡!,崇祯皇帝虽励精图治
文章图片
第四、杀大臣袁崇焕
袁崇焕本身也有错误 , 他声称可以五年收复辽东 , 却拿着崇祯赏赐的尚方宝剑 , 以粮资敌、擅杀毛文龙、私自议和等等 , 再加上五年平辽的欺君之罪 , 样样罪状都使得崇祯帝大为不满 , 终于在皇太极逼近京师时候 , 尽管袁崇焕回兵护卫并经过艰难战斗取得胜利 , 崇祯帝还是将其凌迟 。 至此 , 北方无将可以抵御后金 。
第五、拒绝议和 , 加速大明王朝灭亡
崇祯帝刚继位时候 , 皇太极积极联系辽东都督袁崇焕 , 声称愿意“去帝称汗” , 寻求和明朝议和 , 但崇祯皇帝和大臣都认为他们是“流匪”不足惧 , 反对议和;同样 , 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下 , 给崇祯帝一封信表态:只要朝廷封他做河南王 , 并且资助军队军饷 , 他可以立马发兵去打后金 。 但是崇祯再一次拒绝了 。
第六、过于固执 , 错失南迁机会
在群臣争论是否弃敌守京的会议散后 , 李明睿为崇祯建议南迁 , 这个建议在当时已经是比较明智的了 , 北有后金 , 西有闯王 , 京城危机 , 崇祯心里是比较赞同的 , 但崇祯帝征求大臣们的意见时候 , 没料到大部分人都反对 , 左杜都御史李邦华居然说:宁可太子去江南 , 皇上也不能去 。 崇祯帝间众怨难违背 , 南迁之事作罢 。 随后崇祯皇帝下圣旨命令“入京勤王”时候 , 不见勤王军队 , 反而闯王军队越来越多 , 等到前方消息传来保定失陷的消息 , 南迁之路被割断 , 崇祯帝失望透顶 , 终于在3月28日时 , 李自成攻入北京 , 崇祯自缢身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