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厂还好吗#疫情下的中国制造:“世界工厂”还好吗?

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题:疫情下的中国制造:“世界工厂” 还好吗?
新华社采访人员张辛欣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领域都受到影响 。中国制造也经历了不少波动 。
一边是大量企业迅速转产、复工复产的“硬核”操作,一边也有部分企业难以达产,存在订单交付的风险 。随着海外疫情的蔓延,不少外向型制造企业感到压力 。
疫情之下,“世界工厂”还好吗?
订单情况怎样?
数码印花机智能印染,机械手有序衔接……宁波申洲国际园区厂房内,一件件服装“整装待发” 。
申洲为耐克、阿迪达斯等众多知名品牌做代工,是国内最大的服装加工制造企业 。疫情发生以来,凭借从纱线、面料、辅料到制衣全供应链的“硬核”掌控能力,申洲有序复产,目前产能已完全恢复,宁波工厂日产服装达80万件 。公司董事长马建荣说,订单交付没有问题,接单并没有缩减 。
在中国制造庞大的“阵营”中,一些企业凭借供应链的掌控力迅速达产,化解风险 。也有一些行业、企业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
2019年12月,我国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51.2%;2020年1月为51.4%;2月,这一数字明显回落 。一边是前期订单的交付,一边是新增订单的把握,企业要复工,更要满产、达产 。
采访人员在调研中发现,一些龙头制造企业,受国外部分门店关闭影响,订单出现延期风险;国内中小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中小制造企业则更多面临来自供应链的压力 。
湖北是全球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供应基地,湖北一度停工让不少整车企业感到压力 。据不完全统计,多家汽车企业部分车型生产线受到影响 。
“我们组织梳理了国内7000余家全球产业链核心配套中小企业,联合相关地方、部门重点服务,全力推进,也在积极寻找可替代供应商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说 。
复产复工有序有力推进,随着产业链各个环节逐步打通,困难正逐步解决 。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除湖北外的规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超95%,中小企业开工率约60% 。截至3月12日,除湖北外,全国六成的制造业重点外资企业复产率达70%以上 。
“3月以来,外资企业在华生产经营逐步正常,订单完成情况在好转,企业信心在恢复 。”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副司长吴红亮说 。
是否会带来产业转移?
有外媒报道,疫情对我国全产业链产生影响 。疫情发生后,也有声音开始担心,企业会加速将工厂迁移到海外 。
“疫情的影响主要是生产的临时受挫或延迟,中国制造的生产能力没有受到破坏 。不能因短时个别订单转移而简单下结论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所长栾群说 。
不可否认,近年来,一些国际品牌、本土制造企业等选择在东南亚建厂,这是企业从自身考量的多元化布局,不能简单理解为转移 。
专家认为,制造业是一个体系,多个环节纵横交错 。这种体系的复杂性决定了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供应链需要很长时间,而一旦建立起来就具有黏性 。中国制造长期积累而成的基础不会因短时波动受到影响 。
全球每卖4件泳衣就有1件产自辽宁兴城,河南稍岗镇生产了全世界超过一半的钢卷尺,“皮革之乡”海宁、“国际袜都”大唐……在中国经济版图中,有不少看似“不起眼”的制造业小城,它们作为供应链体系中的一个个节点,共同撑起了中国制造 。
中国是全球生产体系的重要部分,也是很多全球供应链的中心 。把一家工厂转走也许不难,但把生态体系转走却绝非易事 。
多位大型制造企业负责人均表示,在供应链的配套以及生产的协同和效率上,东南亚和国内仍有较大差距 。虽然疫情会带来影响,但其他国家和地区并不会因此而具备承接制造生态的能力 。
此外,中国也是众多商品的最大消费国,市场的需求在,就会孕育更多生机 。
疫情带来哪些启示?
一场疫情如同一次大考 。经受了压力与挑战,中国制造也在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