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中国将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意味着什么


【侨报短评】随着病例逐渐减少 , 中国的新冠(covid-19)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 , 在此过程中 , 互联网医疗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 疫情的“风暴中心”武汉人民医院实际上是中国较早开始建设的“互联网医院” , 接受远程医疗和线上问诊 。 在疫情中 , 这种技术对许多除新冠外的疾病的诊疗没有停摆 , 发挥了重要作用 。
「医疗保险」中国将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意味着什么
本文插图
3月4日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冯靖通过互联网为患者看病 。 (图片来源:中新社)
近日 , 陕西、武汉等地将部分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 , 这标志着互联网医疗正逐步纳入正轨的医疗体系 。 这可视为新冠疫情的一大遗产 。
对于互联网医疗 , 中国在相当长时间里一直持谨慎态度 。 相较于其他“互联网+”行业 , 医疗领域的互联网化在中国起步并不算晚 , 已有十几年发展历程 。 而在这十几年中 , 其他行业都乘着互联网的东风“一日千里” , 医疗领域却并没有太多进步 。 以问诊为例 , 目前比较成熟的问诊网站 , 如好大夫在线、阿里健康等都会在界面显示“线上咨询不同于线下面诊 , 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 这些话语向患者暗示了线下面诊的不可替代性 。
如今 , 中国多地将互联网诊疗纳入医保 , 意味着这项此前被认为是补充性、尝试性的诊疗手段 , 如今得到了官方肯定 , 成为中国正规医疗体系中的一部分 。
业内人士指出 , 医疗行业是一个“强政策、高垄断”的行业 。 一直以来 , 行业能有多大发展 , 取决于政策给多大空间 。 如今 , 互联网医疗实现医保支付 , 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 在互联网医疗技术、医疗体制改革、医疗数据管理等方面都将有“质”的推进 。
目前来看 , 互联网医疗的推广能够解决中国医疗体系的三大痛点 。
第一 , 实现医院患者分流 , 提高就医体验 。
在中国 , 三甲医院总是人满为患 , 就诊等候时间长 , 就医流程混乱 , 床位紧张 。 人们只对大医院抱有信任 , 这也导致中国综合全面的初级保健系统难以建立 。 这一局面在新冠疫情中更显著 , 也成为武汉疫情最初失控的重要原因 。
2019年 , 浙江衢州等较早将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的城市 , 提出了“一键式”就诊 。 即复诊患者(目前在中国互联网初诊仍不合法)在家通过手机APP便可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 , 完成复诊开方 , 本地药店将把药品“配送到家” , 同时实现医保支付 。
这将为医院分流掉相当一部分病人 , 缓解医院压力 , 提高医诊效率 。 疫情期间 , 武汉每日纳入医保支付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超过1300单 , 向定点零售药店流转处方超过1100单 , 大大缓解了医院压力 , 减少了病人交叉感染可能 。
其次 , 优质医疗资源实现更广覆盖 。
对于中国来说 , 提升医疗提升的整体水平 , 关键并不在于“拔高” , 而在于“补低” 。 地区发展差异大的“基本国情”在医疗领域同样十分显著 。 实际上 , 目前中国顶级医院、医生和世界一流水平差距并不大 , 一线城市的人均预期寿命也接近于发达国家 。 然而在广大的乡村、山区 , 医疗技术、医疗观念都落后于大城市二三十年 。 虽然中国一直在实行三甲医院医生“下乡制度” , 但这对于基层医疗水平的整体提高作用并不大 。
互联网大数据技术 , 则可快速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 中国西南的重庆奉节山区 , 医疗条件落后 , 交通不便 , “出山就医”困难重重 。 互联网技术则实现了基层村医与县级医院、市级医院的信息联网 , 连线医生可实现彩超、CT等医学影像和病例的共享 , 几乎实现了远程问诊和面诊相同的信息获取能力 。 这一范例正逐步在中国落后地区推广 , 以最便利的方式实现“医疗扶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