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上下游@田国强: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与从消费端看中国新经济增长点

这次新型肺炎疫情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 , 特别是对第三产业的冲击可能是几十年来未有的 , 这种直接和间接的冲击影响到底有多大 , 多久 , 是一两个季度的短期影响 , 还是几年更长的影响 , 业界、学界及政界都不太清楚 。 在大范围全球扩散和蔓延的疫情 , 已导致当前众多行业减产、停产、停工 , 学校停学 , 旅游、餐饮、娱乐基本停摆 , 对全球经济短期的负面影响已经很大 。 由于各国政府管控能力的强弱差异很大 , 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 对经济中长期的影响如何 , 都很难预测 。 所以 , 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或模糊性 。 这样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是比风险的评估更难以科学量化和处理的 , 弄不好往往就会带来恐慌 , 导致包括全球资本市场的巨幅波动和股灾 , 这样的情形现在正在发生 , 并出现市场流动性问题(引致避风险的黄金价格都大幅下滑和外资流出) , 从而又会进一步地传递到实体经济 , 包括对全球经济产业链的冲击 , 影响到就业、收入和消费 , 导致通胀甚至是滞涨以及政府、企业及家庭债务问题 , 其严重性和影响不可低估 。 通胀、流动性、债务都是导致衰退的基本因素和条件 , 现在都已出现 , 经济增长是否很快出现V型反弹现在很难说 , 弄不好会导致生产和需求的持续低迷 , 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和2008年金融危机都是用了四五年或更长时间才走出 。 但各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似乎还在犹豫 , 力度不足 , 没有充分认识到全球经济显著衰退的风险 。 一、新经济增长点对宏观经济的贡献估计从历史数据来看 , 本来每年第一季度消费对当年GDP的贡献都是最大的 , 但是受疫情影响 , 今年一季度的消费需求 , 尤其是占到GDP近40%的交通运输仓储、批发零售、餐饮、旅游、住宿、线下娱乐、农林牧渔等行业受到罕见的极大负面冲击 。 疫情导致2020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4万亿 , 其又传递到了生产供给端 , 对GDP增长的拖累较大 , 第一季度接近零甚至负增长的可能性很大 。 尽管如此 , 也还是有许多消费需求特别是服务型消费需求通过转变为“宅经济”的形式得到了释放 , 包括在线教育、生鲜到家、在线医疗、在线远程办公等 。 1-2月 , 与非网上零售额下滑26%相比 , 网上零售额仅下降了3% , 成为阻碍经济增长大幅下滑的重要支撑 。 正如2003年SARS促进了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 这次新型肺炎疫情在客观上也使得各类“宅经济”商业模式获得了爆发式增长 。 市场微观主体根据供需变化、价格信号做出调整 , 很多企业和机构都通过设备购买、空间扩容、软件升级等加大了线上的服务供给 , 同时线下的物流配送体系也逐步恢复和扩大 , 使之逐步适应这样一种非常态的社会状态 , 线上消费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 。 以2019年的数据来看 , 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5%左右 , 而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7.8% 。 预计2020年网上零售额的占比还会进一步提升 , 进而对GDP的贡献率会有所增加 。 但是 , 其对宏观经济的贡献 , 还难以抵消传统经济增长点供给需求下滑所带来的负面冲击 。 特别是由于大量民营中小企业的停工或者倒闭 , 居民收入锐减而面临严重的流动性约束 , 这必然会使得家庭节衣缩食 , 降低消费 。 近些年来加杠杆买房的“房奴”群体 , 这些家庭本来流动性就较差 , 家庭成员再受到失业冲击必然对家庭雪上加霜;同时 , 那些没有受到失业冲击的家庭也可能面临降薪的冲击 。 对于中国广大的外出务工群体 , 受疫情导致的中小企业复工延后 , 以及隔离导致的人口流动性骤降的影响 , 其在春节后无法返回原工作地工作 , 无法获得收入 , 陷入“被失业”的状态 , 而对于很多农村家庭而言 , 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家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 消费的大幅滑坡 , 会给经济增长投下较大阴影 。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月初的最新预计将全球经济增速比此前的预计下调了0.5个百分点至2.4% , 这个预测可能仍然过于乐观 , 即便如此 , 也将是自2008年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增速 。 据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的预计 , 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速的影响要远高于0.4个百分点 , 有可能比没有疫情影响的情况下至少低1.5个百分点或更低 。 二、疫情后传统与新增长点消长趋势判断目前 , 还难言疫情何时能够结束 , 不过一旦结束之后传统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将会大规模恢复 , 必然会使得“宅经济”类的商业模式冷下来不少 , 但后者依然会持续发展 , 并且会有更大的空间 。 从消费端来看 , 中国有超过60%的互联网普及率以及超过9亿的网民规模 , 加上5G商用的加速落地 , 这些都是中国新增长点的重要依托 。 据中国信通院预测 , 到2025年中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1.2万亿元 , 可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及各行业应用超过3.5万亿元投资 。 事实上 , 自2015年以来中国网上零售额的年均增幅达到20% , 远超个位数的总消费品零售额增速 , 使之占总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也持续上升 。 预计2020年及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其增幅还将维持在高位 , 同时其所占比重还将有较大提升 。 到2025年 , 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有可能达到50%左右 , 同时线上服务消费在网上零售额中的比重也将大幅提高 。 首先 , 一般来说 , 人都有惯性 , 生活、工作方式难以很快改变 , 但一些特殊事件发生 , 却往往会大大加快改变的速度 , 新生事物往往成为新常态 。 这次差不多疫情就是这样的事件 , 会形成一定的惯性和路径依赖 , 就像电子商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一样 , “宅经济”也具有省却消费者的物理移动而享受到同样乃至更有针对性的服务的便利性 , 会形成一定的用户黏性 。 其次 , 中国经济正在从制造业主导的经济形态 , 向服务业主导的经济形态转变 , 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已经超过50%并还在继续增长 , 而许多服务业正越来越多地互联网化 , 逐步转移到“线上+线下”的模式 , 这种“互联网+”的服务经济形态适应了新崛起的年轻一代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 。 再次 , “宅经济”本质上也是一种互联网经济 , 只不过是将互联网这个工具更加深入地嵌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场景中 , 而互联网工具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减少了过去的信息不对称 , 从而大大减少了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成本 , 人们可以有更大的、可比较的经济自由选择空间 , 并且可以通过公开的售后评价对服务供给方提升质量带来压力 , 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 。 从长期来看 , 疫情之后中国医疗保健行业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 其背后是中国和世界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需要 。 并且 , 在中美经贸摩擦复杂化的背景下 , 美国很有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内进一步推动包括医药企业在内的美资企业回流本土 , 也会加大对中国高科技行业的技术封锁 。 这对中国既是挑战 , 也是机遇 。 三、促进中国增长动力与发展模式的转变随着世界经济的放缓以及逆全球化浪潮的兴起 , 中国的外部市场需求有可能会受到抑制 , 必须进一步深化内部需求 , 走向内需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 当然 , 这不是否认继续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性 , 而是强调自身的内在经济循环体系要建立健全 , 发挥对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更大的支撑作用 。 在投资和消费方面 , 短期看扩大新基建投资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 , 但是需要注意适度控制规模 , 并扩大民企参与 , 以避免形成新一轮的国进民退 。 更重要的还是消费 , 尤其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的消费 , 在中国新时期的经济增长中可以起到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 但是 , 要让这些新增长点真正对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 离不开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 , 离不开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 离不开线上线下消费的融合发展 。 政府可以在以下方面发挥引导和支持作用 。 第一 , 防范居民收入大幅下滑 , 构建消费驱动经济模式 。 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7万元 , 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高收入经济体跃升的关键期 , 而此次疫情所导致的企业复工延后或破产等对居民收入提升带来阻力 。 根据课题组对家庭失去收入来源后家庭流动性的变动情况的模拟 , 农林牧渔行业、农村、有房贷、收入最低的20%家庭陷入流动性约束的比例 , 要比批发零售和餐饮、非农村、无房贷、收入最高的20%家庭普遍来得高 。 建议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 , 短中长期结合让利于民、藏富于民 , 以抵消疫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一是 , 进一步提升个税起征点 , 由每月5000元调高至每月6000元 , 同时降低各税档的预扣率 , 并将之长期化 。 二是 , 考虑低收入群体受到疫情的冲击更加明显 , 可考虑通过与最低月工资标准相当的一次性消费券或现金补贴的形式 , 弥补收入损失 , 保障基本生活 。 三是 , 对于农林牧渔行业、农村、有房贷而因疫情暂时失去收入的家庭予以信贷利息减免或延迟还贷 。 四是 , 进一步加强生老病居教方面的社会保障网建设 , 尤其是公共卫生基础建设 , 让居民消费无后顾之忧 。 第二 , 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 , 稳定就业保家庭流动性 。 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50%的税收、60%左右的GDP、70%左右的技术成果及其转让、80%的就业以及90%的企业数量 , 是中国经济的主体 。 但是 , 这次疫情很可能将面临一个持久战 , 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负面冲击是巨大乃至对许多企业而言是致命的 , 给稳定群众就业和稳定居民收入带来很大影响 。 根据课题组的测算 , 如果3个月没有收入 , 民营企业工作的家庭陷入流动性枯竭的比例将达到50% , 较之国有企业和政府、事业单位工作家庭更容易受到冲击 。
财经上下游@田国强: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与从消费端看中国新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