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运』一项却只归功于一人的工程,却干了2500年,如今仍发挥重要作用

运河就是指人工开凿的河流,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史中,都少不了河流的重要作用,因为无论是人畜饮用,还是用来灌溉农田,都少不了水流,一开始人们利用水源,也只能就近,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即便是一些没有水的地方,我们也完全可以开凿一条河道,将水流引过去,慢慢的才有了世界文明发展。

文章图片
说道运河,其实很多人都会想到京杭大运河,这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不仅仅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基干,而提到京杭大运河,更多人就会想到隋炀帝,也的确隋炀帝时期,确实有过大规模的疏浚河流,兴修水利,但这份功劳却并不仅仅只是隋炀帝一个人,他的贡献,只不过是开凿了几条水渠,将原有的运河疏通而已。

文章图片
事实上从整体的京杭大运河的规模来看,隋炀帝时期修建的隋唐大运河,只是其中一支,隋唐大运河共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虽然传说中一直都有隋炀帝为了游玩开通的大运河,但实际上,历经南北朝时期的战乱,经济中心已经迅速南移,加上关陇贵族的影响,为了打破这样的格局,隋炀帝才新修的大运河,使得南方的粮食可以通过运河,直达洛阳。

文章图片
而我们之前也说过,隋炀帝修建的隋唐大运河,只是疏浚了前人的古老河道,而最早修建京杭大运河的,是春秋时期的夫差,公元前486年,由于吴国击败了越国、楚国,使得夫差可以顺利的控制长江中下游段,而当时挡在夫差前面的,只有北方的齐国,为了战略准备,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即今里运河),也因为途径邗城,故得名“邗沟”。

文章图片
此后虽然吴国被灭,但是其开凿运河的思想并没有被改变多少,历经春秋、战国时期,运河始终在不断的发展,最终形成了沟通江、淮、河、济的局面,当然由于局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规模,因此运河并未达成沟通南北的目的,直到隋唐时期,隋炀帝迁都洛阳以后,使得大运河的规模得以延展到了洛阳。

文章图片
然而到了元朝以后,人们又发现,当时从南方运送的粮食路过北方的时候,必须经过洛阳,十分不便,为此元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将运河继续开通,一条经过大都,另外一条则是通到了山东境内,而后明清时期都各自对大运河进行了维护,并且重新疏浚了山东境内运河,使得南北河道运输更加便利,而直到今天,历经2500多年的岁月变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京杭大运河,仍然还在发挥重要作用。
【 『隋唐大运』一项却只归功于一人的工程,却干了2500年,如今仍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