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记者手记:走进中国援塞医疗专家组驻地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3月25日电采访人员手记:走进中国援塞医疗专家组驻地
【「专家」记者手记:走进中国援塞医疗专家组驻地】新华社采访人员石中玉
“我们这几天除了早餐以外,都没有按时吃过饭 。”中国援助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抵塞已有数日,专家组组长、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彭志强告诉采访人员,专家组每天的行程安排都很紧张 。
每天吃过早餐,专家组8时45分出发,或与塞方政要和专家就疫情进行交流,或走访医院和检测部门 。下午1时左右返回驻地,经过短暂的休息和用餐,又马不停蹄地赶赴下午的活动 。这就是专家组一天的行程安排 。
在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的协调下,采访人员终于能够走进中国专家组在塞尔维亚总参谋部大院内的驻地,近距离感受工作时间外的专家组成员 。
在一名塞尔维亚士兵的带领下,采访人员来到专家组的宿舍楼前,也迎来了进门之前的第一道“关卡”——消毒 。
消毒环节在宿舍楼前搭起的帐篷内进行,过程不烦琐,但严格 。采访人员需要先在一块浸满含氯消毒剂的海绵板上走过,并在另一块海绵上站立15秒左右,以给鞋底消毒 。随后,塞尔维亚士兵在采访人员的双手上喷洒消毒水,并要求采访人员戴上一次性手套 。最后一步是体温检查,合格后,采访人员得以进入驻地 。
抵达时已是当地时间晚上7时,比专家组原定的晚餐时间晚了半小时,不少专家刚刚前往食堂就餐 。
彭志强说,塞方对专家组照顾有加,“他们可能考虑到我们吃西餐不习惯,特地请了一位中国厨师给我们做饭 。他们想得非常周到,我们非常感谢他们” 。
厨师由驻塞企业调派过来,负责专家组一日三餐 。专家们对他的手艺赞不绝口,表示自己从国内带来的榨菜、老干妈和方便面都没有了用武之地 。
饭后,采访人员随专家组来到宿舍 。房间里酒精等消毒用品很充足,每个房间的门上都贴着写有“铁杆兄弟,风雨同行”字样的贴纸 。这些贴纸也出现在中国政府向塞方捐赠的物资上 。
在广东省疾控中心艾滋病预防控制所一级主任科员龙其穗的床头,贴着儿子和女儿的合影,书桌上摆着女儿的卡通发卡和儿子最喜欢的玩具汽车 。他告诉采访人员,这是为了缓解对家人的思念 。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副主任林炳亮的桌上,放着写有“中国卫生”字样的帽子和臂章,以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疗队的臂章和中国国旗胸章 。林炳亮说,自己每天出门前都要把这些徽章佩戴整齐 。
彭志强的房间有一个小型会客厅 。每天晚上9时左右,专家组成员会到此集合开会,交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下一步该怎么做,能够给塞尔维亚提什么建议 。
讨论通常会持续到10点多,紧接着,专家组成员还需要写报告,向国内汇报交流情况,几乎要到深夜才能休息 。彭志强说,由于刚到塞尔维亚时间不长,专家们的时差还没倒过来,经常有人凌晨3、4点就醒了 。“还是有点辛苦的”,他说 。
但专家们仍然干劲十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郭禹标说:“我们国家是基于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基于两国‘铁杆兄弟’般的友谊来支援 。我想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体现了我们的大国担当 。”(完)
- 【新华网】共餐还有这些风险?看看专家怎么说
- 『老谭世界百态』西方不说话了,中国战胜新冠投入了多少资金?专家说出一组数字
- #新华网#中国卫生专家与沙特同行分享抗疫经验
- #人民网#武汉“米袋子”充足吗?记者实探:粮食热销供应充足
- 「小小快乐口袋」最好别靠近,一个不明物体出现在美国河面下!专家:尺寸太大
- 『工作场所』办公族返岗如何做好防控 专家:关闭中央空调回风 错峰就餐
- 人民网@高校农专家 春耕进田头(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 「世界防务纵览」早两年生产会怎样?俄专家:很可怕,二战德军有一款反坦克神器
- [中国日报]《纽约时报》记者:请人家中国医生帮忙!别不承认,我们可能真的需要中国 | 外媒说
- 常笑健康1元精品健康课程,权威专家、助力抗疫! 让“健康”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