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歷史」王国维不苟同,匈奴的来龙去脉:司马迁说出自华夏
关于匈奴之起源 , 至今未有定论 。 太史公写的匈奴列传应该是迄今最早的系统描写匈奴的记载 。 《史记·匈奴列传》载:
“匈奴 , 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 , 曰淳维 。 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 , 居于北蛮 , 随畜牧而转移 。 毋文书 , 以言语为约束 。 儿能骑羊 , 引弓射鸟鼠 , 少长则射狐兔 , 用为食 。 其俗 , 宽则随畜 , 因射猎禽兽为生业 , 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 , 其天性也 。 利则进 , 不利则退 , 不羞遁走 。 苟利所在 , 不知礼义 。 父死 , 妻其后母;兄弟死 , 皆取其妻妻之 。 其俗有名不讳 , 而无姓字 。 “
文章图片
好了 , 接下来继续了解匈奴人 。 关于匈奴的起源 , 此后很多史家 , 班固、张晏、司马贞 , 观点或有异同 , 但对太史公的说法基本都是附和的 。 但事实未必如此 。
第一个彻底跳出太史公所划范畴 , 辩证匈奴起源的应该是王国维 。 他并没有直接反驳太史公 , 而是指出匈奴以及其他北方民族的祖先 , 并非出自华夏 。 之后的史家也大多赞同他的观点 。
因为太史公认为淳维乃匈奴祖先 , 但山戎﹑猃狁﹑荤粥也是匈奴祖先 。 这是自相矛盾的 。 而且若是夏后苗裔归胡 , 则为百蛮之一 , 不再是华夏苗裔 。 哪怕百蛮拥淳维为主 , 其部落构成依然以蛮为主 , 淳维只是其中一份子 。 仍然不能称其华夏苗裔 。
夏商交替之际有一部人北遁 , 这或许是有的 。 但他们未必会是日后侵暴中国之匈奴的主体 。 而是与草原中的诸多土著民族融合而一了 。
【「水煮歷史」王国维不苟同,匈奴的来龙去脉:司马迁说出自华夏】我国对于异民族总是会带点歧视 , 除了自诩文明之外 , 也有与异族在生存上竞争的干系 。 或者给他取个蔑称 , 或者论断他起源于我 , 精神上占据高峰 。
匈奴之奴自不待言 , 匈通汹 , 所谓“天下匈匈数岁 , 成败未可知 。 ”是搅攘、动荡的意思 。 盖因为自战国后 , 北方民族集团多次掳掠我边疆 , 侵犯不断 。
秦、赵、燕 , 多受其苦 。 所以为其取名匈奴 , 普通话既“烦死人的贱货”之意 。 这名字当然是音译 , 并非生造 。 只是当时的中原人在选字时 , 发挥了最大的恶意 。 可参考当时西域诸国以做比较 , 译名选字大多相对厚道 。 至于人种 , 匈奴当是蒙古人种无疑 。
文章图片
无论是根据我国考古出土的文物、史料中的描述 , 甚至欧洲对匈人的记载来判断 。 都可以断言 , 匈奴是确确实实的黄种人 。 但他们绝不是我国北部的唯一民族 。 王国维认为所谓鬼方、戎狄、猃狁﹑荤粥、昆夷等 , 皆是匈奴 。 不过同种异名而已 , 对他们的称谓随我国内环境变化而有变化 。 这应当是观堂大师偏颇了 , 并不为后代人赞同 。
中国东部仅东夷一群 , 就有极复杂的民族构成 , 同地不同族 , 同族不同名者比比皆是 。 匈奴故地广袤 , 不亚中原 。 说那里的民族构成是单一的 , 这并不合适 。 更何况 , 《左传》中对北戎有一段详细记载 , 足以说明北戎与匈奴乃是异种 。 “隐公九年 。 北戎侵郑 , 郑伯御之 。 患戎师 , 曰:「彼徒我车 , 惧其侵轶我也 。 」”
这是一群步兵!
而众所周知 , 匈奴人全是恋马奴 , 没了马就不能吃饭睡觉打东胡 。 所以至少公元前七百年之北戎 , 绝不是匈奴 。 在他们的大部落里 , 必然会有其他民族的成员 。 如乌孙、斯基泰 , 这两者就应当都是白种人 。
在匈奴东击东胡 , 西逐乌孙的过程中 , 必然会有被降服的东胡人与乌孙人加入到他们的部落中 。
但‘匈奴’这一集团的主体构成者 , 肯定是以黄种人为主 。 否则我国关于匈奴的文字描述 , 就应当以‘高鼻深目’为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