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RFID在煤矿安全中的工作原理及主要功能


目前 , 煤矿井下普遍存在入井人员管理困难 , 管理人员难以及时掌握井下人员的动态分布及作业情况 , 一旦事故发生 , 对井下人员的抢救缺乏可靠信息 , 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低 。 引入和运用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 工作人员佩戴的电子标签通过井下监控节点向监控中心传送他们的位置信息 , 实时掌握每个人在井下的位置及活动轨迹 , 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将有积极作用 ,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 。 平时 , 上传的位置信息也可以用做工作人员的考勤记录 。
1.1 射频识别发展
RFID 是 20 世纪 90 年代兴起的一种非接触式的新型自动识别技术 ,它利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双向数据通信 ,进而达到自动识别并交换信息的目的 。 近年来 ,自动识别技术得到了快速普及和推广 ,自动识别方法多种多样: 条形码是一种应用广泛、廉价的自动识别术 ,但条形码信息量小 ,不能改写; 有触点排的 IC 卡是电子数据载体最普遍的结构 ,但在许多情况下 ,机械触点的接通是不可靠的;RF ID 却可以让物品实现真正的自动化管理 ,其优势非常明显: 存储信息量大 ,每一个产品拥有独一无二的 ID 号; 读写不需要光源 ,可以透过外部材料读取数据; 使用寿命长 , 能在恶劣环境下工作; 能够轻易嵌入或附着在不同形状、类型的产品上; 读取距离更远 ,可以写入及存取数据 ,实现标签的内容动态改变; 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标签; 标签的数据存取有密码保护 ,安全性更高; 可以对 RF ID 标签所附着的物体进行追踪定位 。
1.2 射频识别系统组成
射频识别系统主要由 Tag、读写器、天线等组成 ,一般还需要其他软硬件的支持 。
1) 读写器 。 读写器可以简化为两个基本的功能模块:高频接口模块(发送器和接收器)和控制单元两部分 。 读写器读取电子标签中的信息 ,然后将信息发送到地面监控中心 。
2) 无源电子标签 。 电子标签由耦合元件和 ASIC ( IC)组成 。 无源电子标签 ,即没有自己的电源供给的电子标签 , 由读写器发出的高频场提供能量 。 模拟前端配合解调器从电子标签天线吸收电流 ,整流后使电容充电 ,再经稳压后为电子标签供电 。
2、CAN 总线技术
CAN 是由 ISO 定义的串行通讯总线 ,最初应用在 80 年代末的汽车工业里 。 它具有高位速率、高抗电磁干扰性、高可靠性而且能够检测到产生的任何错误 。 CAN 在微控制器之间需要互相通信或微控制器和远程的外围器件要互相通信的情况下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法 ,在各种控制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 。
CAN 采用了新技术及独特的设计 ,与 RS485 相比具有突出的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 。 CAN 具有多主节点的网络特性 ,总线利用率高 ,数据传输速度快 ,可扩充性好 , 通讯距离长 ,加中继器通讯距离可达数十千米 ,具有可靠的错误处理和检错机制 ,个别节点失效并不影响整个通讯网络的运行 ,实时性好等优点 。 另外 ,CAN 的双向通信弥补了 RS485 半双工通信的缺陷 ,不仅能够实现位置信息的上传 ,当需要时还可以实时修改井下某监控接点信息 。 比较可知 ,RS - 485 网络除了硬件成本、开发难度比 CAN -bus 网络稍具优势外其他性能方面都没有可比性 。 在产品更新速度特别快的今天 ,如果将产品的上市时间 ,产品的后期维护软件开发难度等计算在一起 ,RS - 485 的硬件成本优势也变得不十分明显 ,因而用 CAN 总线取代 RS - 485 总线是一种比较彻底的方案 。
3、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
3.1 定位系统基本构成
系统由井上与井下两部分设备组成 。 井上设备主要由监控中心(包括服务器)及共享网络终端等组成; 井下设备以 CAN 总线作为主传输途径 ,开发相应的煤矿井下人员监控节点 ,配合天线、电子标签、传输介质、中继器 R 等与监控中心挂接 ,从而实现井下作业人员的定位和安全管理 。 系统网络结构如图 1 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