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新域』在红军战史上写下重重一笔,鲜为人知的六甲之战:战况极为惨烈

1936年4月中旬 , 红二军团第六师十八团在团长成钧(1955年成为新中国开国中将)率领下 , 到达昆明以北的可郎 。
这天一大早 , 成钧带领部队正向西前进 , 突然接到第六师师部传来的一道急令:十八团立即掉头沿来路返回六甲 , 坚决阻击尾追之敌;师部率十六、十七团随后跟进 。
情势急变!按照军团的原计划 , 部队经可郎到禄劝 , 过普渡河上的铁索桥抵元谋县城以北龙街渡 , 而后强渡天险金沙江 , 去跟红军主力会合 。
可昨天夜里 , 前卫第四师十二团进到普渡河附近被滇军九旅旅长张冲带两个团迎头拦截 。
『史说新域』在红军战史上写下重重一笔,鲜为人知的六甲之战:战况极为惨烈
文章图片
与此同时 , 位于铁索桥南面的红六军团也遭到敌军四个团的凶猛突袭 , 迫不得已而往后转移 。 另外还发现滇军第七旅由寻甸县出来 , 悄悄地尾随红二军团 , 企图堵其后路 。
这些突发的情况综合起来 , 表明敌人打算凭借金沙江和普渡河的天险 , 实行东西/p>
这又是一个关乎红二、六军团生死存亡的关键一刻!
贺(龙)军团长急令第六师立即东返六甲 , 坚决阻击滇军第七旅 , 以使军团赢得时间调整行动部署 , 摆脱险境 。 十八团又先全师而出 , 由全军团的后卫变成了前卫 。
『史说新域』在红军战史上写下重重一笔,鲜为人知的六甲之战:战况极为惨烈
文章图片
成钧就近找了一个当地的老百姓做向导 , 率部一口气狂奔二十多里山路 , 到达六甲的石腊坨垭口 。 石腊坨垭口左侧紧贴高耸的山峰 , 右侧是一片树木丛生的岗岭 。 这是一处天然的雄关要隘 , 是交战双方必争的咽喉之地 。
跑在最前面的团长成钧和政委杨秀山刚到垭口 , 就发现了头戴灰色大盖帽、穿一身灰色军装的滇军 。 滇军在垭口下方的小河沟里正挤挤挨挨地往陡峭的垭口上攀爬 。 双方几乎碰到了鼻尖 。
“好险!”成钧意识到大战在即 , 但他并不着慌 , 迅速与政委杨秀山做了分工:自己带领第一营 , 展开在垭口左侧的山峰下面;杨秀山指挥第二营在右侧的岗岭上摆开阵地 。
『史说新域』在红军战史上写下重重一笔,鲜为人知的六甲之战:战况极为惨烈
文章图片
两个营的兵力还没来得及全部展开 , 双方的前哨便开枪互射起来 , 一场山地遭遇战打响了 。
滇军第七旅是一支训练有素、擅长山地作战的部队 。 旅长龚顺壁见红军占了先机之利 , 便命令炮兵和轻重机枪火力一齐向垭口猛烈射击 。
顷刻间 , 红军一侧的阵地上土石飞迸 , 硝烟弥漫 。 滇军借助猛烈的火力 , 向垭口展开了密集冲锋 。
隐蔽在山崖、土坎和丛林中的红军战士用猛烈的火力把敌人的冲锋队形打乱、打散、打退 。
惊涛骇浪般的枪声杀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震荡在石腊坨的山谷间 , 硝烟火药刺鼻的辛辣焦臭味和隐隐的血腥味在灼热的气浪中翻滚 。 敌人像扔麦捆似的倒下 , 红军战士也伤亡惨重 。
『史说新域』在红军战史上写下重重一笔,鲜为人知的六甲之战:战况极为惨烈
文章图片
击溃敌军几次冲锋后 , 成钧发现一支人数更多的敌军从小河对岸的林子里跑出来 , 扑向二营阵地 。 密匝匝的灰色人潮中闪烁着刺刀白晃晃的寒光 。
成钧望着二营阵地暗暗叫苦 , 他意识到二营恐怕难以扛住这股敌人的强大攻势 。 他急忙把两挺重机枪调到身边 , 并命令营预备队做好出击准备 。
果然 , 二营的阵地已经残破 , 在燃烧着的树林间到处躺着伤员和遗体 。
杨秀山于是命令二营营长带领两个连包抄敌人侧后 , 夺回丢失的阵地 。 但在敌人居高临下猛烈火力的阻击下伤亡巨大 , 反击受挫 。 杨秀山命令部队撤回 。 但已来不及了 , 在撤退中二营营长不幸牺牲 。
『史说新域』在红军战史上写下重重一笔,鲜为人知的六甲之战:战况极为惨烈
文章图片
成钧从望远镜里看到敌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炮火轰击 , 六连阵地腾起一团团浓烟 , 紧接着又响起了敌人尖厉的冲锋号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