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Q@补全分布式追踪的最后一块“短板”,在线代码级性能剖析( 二 )
文章图片
在上图中 , d0-d10代表10次连续的内存栈快照 , 实际方法执行时间在d3-d4区间 , 结束时间在d8-d9之间 。 性能剖析无法告诉你方法的准确执行时间 , 但是他会估算出方法执行时间为d4-d8的4个快照采集间隔时间之和 , 这已经是非常的精确的时间估算了 。
而这个过程因为不涉及代码埋点 , 所以自然性能消耗是稳定和可控的 , 也无需担心是否被埋点 , 是否是JDK方法等问题 。 同时 , 由于上层已经在分布式追踪之下 , 性能剖析方法可以明确地确定分析开始和结束时间 , 减少不必要的性能开销 。
性能剖析可以很好的对线程的堆栈信息进行监控 , 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
精确的问题定位 , 直接到代码方法和代码行;无需反复的增删埋点 , 大大减少了人力开发成本;不用承担过多埋点对目标系统和监控系统的压力和性能风险;按需使用 , 平时对系统无消耗 , 使用时的消耗稳定可能 。 SkyWalking实践实例我们首先在ApacheSkyWalkingAPM中实现此技术方法 , 下面我们就以一个真实的例子来说明此方法的执行效果 。
finalCountDownLatchcountDownLatch=newCountDownLatch(2);
threadPool.submit(newTask1(countDownLatch));
threadPool.submit(newTask2(countDownLatch));
try{
countDownLatch.await(500,TimeUnit.MILLISECONDS);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e){
}
这是我们故意加入的问题代码 , 我们使用CountDownLanth设置了两个任务完成后方法执行结束 , Task1和Task2是两个执行时间不稳定的任务 , 所以主任务也会执行速度不稳定 。 但对于运维和监控团队来说 , 很难定位到这个方法片段 。
针对于这种情况 , 我们看看性能剖析会怎样直接定位此问题 。
文章图片
上图所示的就是我们在进行链路追踪时所看到的真实执行情况 , 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在service/processWithThreadPool执行速度缓慢 , 这正是我们植入问题代码的方法 。 此时在这个调用中没有后续链路了 , 所以并没有更细致的原因 , 我们也不打算去review代码 , 从而增加新埋点 。 这时 , 我们可以对HelloService进行性能剖析 , 并执行只剖析响应速度大于500毫秒的请求 。
注意 , 指定特定响应时间的剖析是保证剖析有效性的重要特性 , 如果方法在平均响应时间上已经出现问题 , 往往通过分布式链路可以快速定位 , 因为此时链路总时间长 , 新埋点带来的性能影响相对可控 。 但是方法性能抖动是不容易用新增埋点来解决的 , 而且往往只发生在生产环境 。
文章图片
上图就是我们进行性能剖析后的真实结果图 。 从左到右分别表示:栈帧名称、该栈帧总计耗时(包含其下面所有自栈帧)、当前栈帧自身耗时和监控次数 。 我们可以在最后一行看到 , 线程卡在了sun.misc.Unsafe.park中了 。 如果你熟悉Java就可以知道此时进行了锁等待 , 我们继续按照树的结构向上推 , 便可以看到线程真正是卡在了CountDownLatch.await方法中 。
方法局限性当然任何的方法都不是万能的 , 性能剖析也有一些局限性 。
第一 , 对于高频反复执行的方法 , 如循环调用 , 可能会误报为缓慢方法 。 但这并不是大问题 , 因为如果反复执行的耗时较长 , 必然是系统需要关注的性能瓶颈 。
第二 , 由于性能栈快照有一定的性能消耗 , 所以采集周期不宜过密 , 如SkyWalking实践中 , 不支持小于10ms的采集间隔 。 所以如果问题方法执行时间过小(比如在10毫秒内波动) , 此方法并不适用 。 我们也再此强调 , 方法论和工具的强大 , 始终不能代替程序员 。
- [笔记本电脑]乙辰科技正式发布首款WiFi6新品:北斗II号分布式无线路由器
- 「科技热点事」10.1分布式体验再升级,华为P40系列震撼发布,EMUI
- [东方智谷科技]分布式云存储服务器将独占鳌头,5G时代将至
- 【活色有生香】GDPR注意事项,SETL允许使用分布式分类帐–
- 「分布式账本」比特币真的一旦停电就毫无用处了吗?就是一堆空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