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六医院@撑起患者生命的一条特殊“运输线”六医支助中心疫情纪实


武汉市第六医院@撑起患者生命的一条特殊“运输线”六医支助中心疫情纪实
文章图片
支助中心人战疫期元气满满
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尾声 , 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支助中心全体同仁同心同德 , 同舟共济 , 为患者生命撑起了一条特殊“运输线” 。
疫情期间 , 在医院的整体统筹下 , 抽调超声影像科、心功能科、体检科、中医科、康复科等员工 , 驰援组建了20人的驰援支助小分队 。
【武汉市第六医院@撑起患者生命的一条特殊“运输线”六医支助中心疫情纪实】支助中心是医院最早接触新冠肺炎患者的科室之一 , 早期住院患者筛查、确诊陪检工作均由支助中心冲在一线 。 当医院定点为第三批发热医院后 , 从办公区域规划到消毒隔离区域的划分 , 到强化穿脱防护服流程 , 从每天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如何及时调整工作流程 , 到如何调整大家的心理恐慌和焦虑 , 从熟悉了解科室人员的身体状况到安排好工作人员的生活等等 , 大量细致工作均需短期内完成 , 事无巨细 , 需及时落实到位 。
支助中心的工作主要分送检标本和陪检两大块 。 标本收集时间根据临床需要从两小时巡视缩短为每小时巡视 , 还要随时满足急查和请血科室的需求 , 当电梯检修或临时故障时 , 支助人员还得爬楼梯 , 往往一次巡楼下来 , 全身都要湿透 , 连体力最充沛的年轻护士瞿婷上班巡楼5小时下来 , 也会出现身体吃不消 。
武汉市第六医院@撑起患者生命的一条特殊“运输线”六医支助中心疫情纪实
文章图片
送患者陪检中
陪检工作更是体力和心理的双重挑战 。 在三级防护装备下陪检穿梭于医院每个角落 , 真是体力、心理双重考验 , 尤其是陪检急危重患者 , 更属不易 。 患者在缺氧的状态下 , 根本不可能带口罩 , 吸氧状态下仍然呼吸急促 , 推轮椅时和患者的口鼻距离也就20cm , 易形成气浓胶 , 这给陪检人员造成极大心理压力 , 他们无惧感染风险 , 在严密防护、运动量增加“缺氧”状态下 , 逆行陪检 。 疫情期间 , 因科室实行封闭式管理 , 科外的检查协调工作落在了支助中心肩上 , 支助中心需负责送检者安返病区 , 需协调转运工具 , 氧枕急救用具 , 还要协调安排当天所有住院患者的CT、彩超等检查工作 , 工作量较平常翻了几番 , 患者陪检、沟通协调更是脑力和体力的博弈 。
武汉市第六医院@撑起患者生命的一条特殊“运输线”六医支助中心疫情纪实
文章图片
支助人穿梭于医院每一角落
整个战疫期间 , 平均每天陪检70人次左右 , 轮椅 , 平车占比30-70% , 高峰期最多一天陪检110人次 。 支助中心负责人徐满丽介绍 , 整个战疫期间 , 支助小分队全体同仁一鼓作气 , 克服重重困难 , 决战一线 。 有一次 , 袁林和丁云工作3小时后突然出现胸闷 , 呼吸不畅 , 体力不支 , 稍适休息后继续请缨战斗;刘曼出现高血压、黄政多天腹泻这些年资高的老同志轻伤不下火线 , 坚持带头战疫;年轻护士熊希希家在黄石 , 租住在光谷 , 克服重重困难 , 坚持上班 , 扎根医院;租住在医院附近的闵雨萌 , 战疫期间成为科室“留守员” , 随叫随到 , 毫无怨言;张伦、张鼎、夏先锋三位驰援男将医生也勇挑重担 , 默默奉献 , 完成好支助任务;杜洁 , 王曦、童婷等勇往直前 , 带伤带病坚持战疫一线 。
武汉市第六医院@撑起患者生命的一条特殊“运输线”六医支助中心疫情纪实
文章图片
压痕满满 , 毫无怨言 , 甘于奉献 , 武汉必胜
正是她们和他们 , 六医一群平凡的医护工作者 , 战胜自身的恐慌和焦虑 , 克服工作生活上的困难 , 在平凡岗位上做着不平凡工作 , 为患者生命撑起一条安全“运输线” 。 徐满丽由衷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