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如何帮助深度贫困地区拔除穷根?科技扶贫助牧民增收
文章图片
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拜城综合试验站的细毛羊群 。
文章图片
田可川(蹲踞者)带领科研人员检查细毛羊的生长情况 。
【央视网@如何帮助深度贫困地区拔除穷根?科技扶贫助牧民增收】新疆畜牧科学院供图
大美新疆 , 草域辽阔、景色壮丽 , 是我国绒毛用羊的重要产地 。
如何更好发挥资源优势、帮助南疆等深度贫困地区拔除穷根?新疆畜牧科学院研究员田可川带领科研团队深入一线 , 和牧民面对面讲、手把手教、实打实练 , 探索出了科技扶贫的新模式、好经验 。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 , 争取一户一策帮扶到位
“田老师他们刚来扶贫时 , 我根本听不进去科学养殖技术 , 那时候哪舍得提高饲养成本?但田老师算了一笔账 , 听到预期收益 , 我就想着试试看吧 。 按照他教的办法喂羊、给羊治病 , 我的羊群从十几只变成了30多只 , 每年收入从原来不到3000元提高到8000多元!”说起脱贫经历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色力布亚镇12村的牧民色买提·肉孜难掩喜悦 。
他提到的田老师 , 是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田可川 。 从2017年起 , 为落实党和国家对“三区三州”脱贫攻坚的任务部署 , 在农业农村部的统筹下 , 田可川团队依托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 , 深入南疆地区 , 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助力脱贫攻坚 。 3年来 , 新疆绒毛用羊产业突破困境 , 逐步走上正轨 , 老百姓的收入增长了 , 脱贫的信心也更足了 。
田可川介绍 , 新疆发展绒毛用羊产业得天独厚 。 作为我国传统牧区 , 新疆草场丰富 , 养羊符合牧民多年的养殖习惯 。 而且 , 绒毛用羊既能产肉又能产毛 , 比单纯肉羊更具经济价值 。 尤其在南疆地区 , 饲草不够优质 , 耐粗饲、抗逆性强的绒毛用羊更宜养活 , 也更适合贫困户养殖 。 此外 , 本地还形成了一支绒毛用羊领域的科研力量 , 成为产业壮大的重要支撑 。
那为何一直发展不起来?经过调研 , 田可川很快“把准了脉”——牧民的养羊技术还不够科学 。 “很多牧民秉承父辈传下来的‘靠天养畜、靠天吃饭’观念 , 夏天、秋天把羊赶出去放牧 , 冬天没有充裕的草料 , 就把羊便宜卖了 , 有时候羊病了也不及时救治 。 被动管理、粗放投入 , 怎么会有效益呢?”
于是 , 田可川带领团队走进羊圈牧场 , 统一培训之外 , 还重视“对症下药” 。 看到有家庭养殖密度过大 , 指导合理分圈;遇见羊传染病高发 , 组织防疫技术培训 , 加强应急处置;发现玉米饲料未粉碎、育肥料配比随意的习惯 , 及时引导改进 。
截至目前 , 依托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 , 科研人员开展相关技术培训1500余场次 , 培训农技人员8万人次 , 发放实用技术书籍10万余册 , 赠送种羊5000余只 。 田可川说:“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 , 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 我们的思路就是争取一户一策 , 逐个击破 。 ”
普及科学养殖知识 , 帮助牧民转变观念
到牧民家里讲技术 , 说起来容易 , 办起来难 。 “我们不是走过场 , 是真心诚意地想帮牧民改善生活 。 所以 , 讲到点子上 , 说进心窝里是关键 。 ”田可川深有感触 。
语言是第一道关 。 一些牧民汉语不够流畅 , 田可川刚入村时 , 曾邀请懂汉语的村民当翻译 , 但有些科学养殖专业术语繁杂、晦涩 , 村民没有经验 , 很难深入浅出地表述 , 效果大打折扣 。 为此 , 田可川就专门带上懂维吾尔语的技术人员同去 , 在磨合中加强与牧民的沟通 , 也增进了相互间的感情 。
牧民听懂了是一回事 , 接受却是另一回事 。 “观念扭不过来 , 技术懂了也白搭 。 ”田可川说 。
- 人民网@【战“疫”说理】疫情防控中如何有效实现经济复苏?
- 「央视网」北约秘书长:北约军事同盟的安全没有因新冠病毒而减弱
- 手机、眼镜如何消毒?清洁要从细节做起
- 『音频』iOS如何导入百度云的音频(易剪和易剪多轨版)
- 十大突破性技术-NMN,叫你如何选择最好的NMN
- 【妙家影视】如何计算低压开关柜铜排用量?这是我见过最漂亮的文章!
- 查询个人信用征信,个人信用信息查询系统
- 宝宝树流量仍在增长,母婴平台如何能持续保持用户粘性?
- 智媒介发稿平台 助力企业品牌传播
- 个人信用信息记录查询,个人信用中心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