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绅▲为何写出“粒粒皆辛苦”的李绅,凿壁借光的匡衡长大后成为巨贪?


李绅▲为何写出“粒粒皆辛苦”的李绅,凿壁借光的匡衡长大后成为巨贪?
文章图片
李绅▲为何写出“粒粒皆辛苦”的李绅,凿壁借光的匡衡长大后成为巨贪?
文章图片
李绅是唐朝著名诗人 , 他写的《悯农》家喻户晓 , 流传千古 , 他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诗 , 是因为他从小就生活在社会底层 , 他亲眼目睹了农民艰苦的劳作 , 艰难的生存状态 。
所以他有感而发 , 写出了这样两首诗:“锄禾日当午 , 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 , 粒粒皆辛苦” 。 “春种一粒粟 , 秋收万颗子 , 四海无闲田 , 农夫犹饿死” 。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 , 现实就是这样 , 农民一年到头辛勤劳作所得的粮食还不够养活自己 , 往往出现饿死农民的现象 。
正是抱着对农民的无限的同情 , 他才能写出这样的诗 。 李绅本身他们家族是一个官僚封建官僚家族 , 他的曾祖父曾经做过唐朝的中书令 , 也是大官了 。
但是到了他父亲这一辈 , 这个家族的官就很小了 , 他父亲只做过一个县令 , 而且早早就去世了 , 李绅从小的生活就比较困难 , 他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挣扎着 , 所以让他近距离的接触了、观察了农民的劳动、生活状况 。
也正是这种状况 , 刺激着他 , 让他发奋读书 , 最后他入朝当官 。 可以说 , 他当官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改善农民的境遇 , 而是为了摆脱农村的艰苦生活、为了避免遭遇和其他农民一样的悲惨命运 。
李绅主要是从改变自身命运 , 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 改变自己的生活出发刻苦读书的 , 所以这就为他后来出现严重的腐败问题埋下了祸根 。
李绅入朝为官以后经过了一段时间和官场的磨合 , 渐渐的成了官场有老油条 , 就开始顺风顺水的升官 , 最后成了唐朝的宰相 。 当然 , 他在这个为官的过程中 , 肯定要出现一些贪腐行为 , 这些贪腐行为都是朝廷官场的常态 , 他不去贪 , 他哪有钱去行贿啊 , 他不行贿封建官场就容不下他 。
在封建官场 , 他如果洁身自好那下场就是被踢出官场、遭人陷害或者自己辞官不做这三条路 , 所以李绅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悲惨结局 , 他只能与官场的那些封建官僚同流合污 , 贪污腐败 。
这就是他升官的一个过程 , 他最后当了宰相 , 但是他除了贪污腐败 , 还有一些胡作非为的事情 , 当他还是淮南节度使的时候接到一个举报 , 说是有一个县尉 , 名叫吴湘在这个县里面抢男霸女 , 无恶不作 。
李绅接到举报以后 , 二话不说 , 就要治这个吴湘的死罪 , 而且不听别人的劝告 , 不允许被告人为自己辩护 , 直接做出死刑判决 。 逐级上报朝廷 , 经过预批之后执行死刑 , 硬是把吴湘砍了 。
结果若干年后 , 李绅都已经死了 , 这个案子才被平反昭雪 , 然后对李绅做出的处罚是削去三官 , 子孙不得入仕 , 就是把李绅的官职削夺了 , 他的子孙后代不能当官 。
再看凿壁借光的匡衡 , 匡衡从小就生活困难 , 年纪很小的年纪 , 就帮着人家干活挣钱糊口 , 没有钱上学 , 就用自己挣来的钱买点书读一读 。
但是到了晚上才能读书啊 , 白天要干活 , 穷的没有钱点灯 , 只能把墙凿个洞借用邻居家的灯光读书 。
这个故事 , 笔者觉得有点问题 , 你给邻居家的墙挖个洞人家不提意见吗?再说都是穷人他家的灯光能有多亮啊 。 你透过墙壁的洞能看到个啥呀?但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 , 他还是刻苦学习 , 最后成了饱学之士 。
在汉文帝时期受到重用成了宰相 , 官拜宰相这一点他和李绅一样 , 而且他还被封为乐安侯 , 获得了侯爵 , 这已经是相当高的爵位了 。
按照汉朝的制度 , 侯爵是有封地的 , 当时汉朝给他的封地是31万亩 。 临近退休的时候 , 这个匡衡就有点不甘心啊 , 自己为朝廷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 , 才弄得这么点钱 , 还不如社会上做生意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