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极简东周史:春秋170个诸侯国,到战国仅剩7个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春秋确实有几百个小国 , 但具体多少 , 估计永远是一个谜 。 非常遗憾的是 , 哪些国家本来都有各自的历史记载 , 但是 , 只有鲁国的记载保存下来了 , 也就是“春秋” 。 如此的结果 , 估计是鲁国历史是孔子写的 , 至少他参与写了 , 而中国的历史基本是儒教写的 , 所以 , 孔子这个儒教祖师爷的东西才能保存 , 并且被扩张 , 而非儒教的墨家以及其他历史则被忽视 , 直到彻底消失 。
春秋时期 , 简称春秋 , 前770年—前476年 , 东周的一个时期 ,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 , 群雄纷争 , 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 , 史称“春秋五霸” 。 (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
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 春秋时期的得名 , 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 。 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 。 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 , 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 , 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 , 称为“春秋时期” 。
诸侯源自分封制 , 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 当时土地和连同人民 , 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 , 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 , 拱卫王室 。 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 , 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 。 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 , 按期纳贡 , 并随同作战 , 保卫王室 。 与此相关的有汉语著名成语即“烽火戏诸侯、挟天子令诸侯就出自这个时代” 。
各诸侯称呼周天子时用:周王 , 天子 , 称呼诸侯:楚王 , 秦伯 , 齐侯 , 宋伯 , 当面叫都是“大王” 。 活着称“公”者几乎都是地位很高的内服王臣 , 西周早期诸侯称“公”的现象之所以多见 , 正是因为此时很多诸侯国君仍在王朝中央兼职 。 到周王朝后期 , 这种情况便不再多见 。
公元前9世纪 , 由于周厉王残酷统治发生“国人暴动” , 诸侯各国原来一直服从周王 , 暴动以后代表中央政权的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力很弱 , 实际控制区只剩下几百里 。 进入春秋时期后 , 基本为混战时期 , 北方有燕、山戎;东边有齐;西方有秦、蜀、巴;南方楚、吴、越;中部从西至东依次为晋、卫、鲁 , 另外还有郑、陈、蔡、宋 。 诸侯列国实力不均 , 强国齐、晋、秦、楚、吴、越 , 春秋五霸在这一时期出现 。
客观上促进了诸侯各国分裂和统一 。 这一时期产生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哲学理论 , 如儒家学说、道家理论 , 学术气息极为浓厚 , 涌现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百家争鸣 。 战国时期以后 , 原来的晋国被赵、魏和韩“三家分晋”;吴被越所灭 , 越又被楚所灭;诸侯国只剩下了秦、楚、齐、燕、赵、魏、韩 。
连续不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 也引起中小国家的厌倦 , 加以晋楚两大国势均力敌 , 谁都无法吃掉对方 。 於是由宋发起 , 於周简王七年(前579)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 , 举行了两次弭兵会盟 , 从此 , 战争大大减少 。
据史书记载 ,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 , 有三十六名君主被杀 , 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 , 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 , 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馀次 。 春秋初年 , 大小诸侯国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馀个 , 然其会盟、征伐事迹彰彰可考者 , 不外齐、晋、楚、秦、鲁、宋、卫、燕、陈、曹、蔡、郑、吴、越等十数国 。 它们是:
- 「咕叽说历史」战国时代:齐魏大战·围魏救赵
- 『珂梦历史人文TB』燕齐百年世仇,大打出手却不灭国,难度真是欢喜冤家,战国时代
- 『珂梦历史人文』终极决战提前上演,秦赵两败俱伤,为何秦国越挫越勇,战国时代
- 李子炎■豫让行刺赵襄子为何还未行动就已败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