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二次元形象,在线上自习室学习,“元音”的社交探索还需更进一步( 二 )


在同一自习室中 , 用户可以各自使用“专注计时”功能 , 设置不同的计时目标 。 创建者也可以通过“音乐台”功能设置自习室的背景音乐 , 除了系统自带曲库以外 , 还支持以链接的形式导入QQ音乐与网易云音乐歌单 。
用户在自习室场景下的沟通方式较为丰富 , 除了图文聊天、语音连麦以外 , 元音在最近一次的更新中新增了视频功能 , 但当自习室只有一人时则无法开启 。 用户可以在自习室中设置是否打开麦克风或打开视频 。
[元音]二次元形象,在线上自习室学习,“元音”的社交探索还需更进一步
本文插图
用户的虚拟形象会出现在自习室界面 。 一位用户告诉我 , 她是在闺蜜的强硬要求下安装的这个App , 她的闺蜜认为这是一个绘画作品分享App , 她则将这款App视作逗“闺女”+学习App 。 “闺女”就是她所捏的、符合自己设计的动漫人格的虚拟形象 。
除了自习室 , 虚拟形象也会出现在个人版的“专注计时” , 但虚拟形象与上述两种学习场景的联系并不紧密 , 甚至有些割裂 。 因此 , 虚拟形象更像是一种噱头 , 而非差异化优势 。
而据《新商业情报NBT》观察 , “联机自习”的陌生人社交尝试也并不顺利 , 许多用户通过匹配模式入自习室后并不会主动搭话 , 即使交流也倾向于文字 , 而不是互动性更强的语音或视频 。
用户对于学习型社交产品的核心需求在于寻找学习伙伴 。 在元音的社区版块“世界”中 , 有不少用户发帖寻找学伴 , 这也是“联机自习”模式理论上需要解决的痛点 。 但元音目前的匹配结果并不精准 , 容易出现小学用户与大学用户这样差异性较大的组合:而这种差异性则使陌生人之间难以以学习为共同目标完成破冰 。
相比而言 , 基于熟人关系 , 或是以工具为基础搭建社区 , 要更容易切入这种社交需求 。 目前常见的番茄TODO、TIMING等学习社区型产品 , 往往从提供工具入手 , 在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后增加自习室、好友圈等版块 , 向社交领域拓维 。
当然 , 从陌生人的社交切入并非没有可能 , 而元音的问题在于匹配效率低 , 用户难以建立与维持联系 。
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元音 , 于近期在QQ上线了匹配学伴小程序 。 根据官方介绍 , 小程序目前只对“初高大”人群开放 , 系统将根据用户填写的资料为其推荐“学伴”人选 , 其资料除了性别、所在地、年级等基本项以外 , 还覆盖了交友目的、学习水平(可选项:学霸、优秀、普通、有困难)、擅长学科与期望改善学科等多个维度 。 双方通过点赞完成双选后将匹配成为学伴 。
[元音]二次元形象,在线上自习室学习,“元音”的社交探索还需更进一步
本文插图
但《新商业情报NBT》在咨询客服后发现 , 小程序与元音APP的登录账号并不互通 , 这意味着匹配环节将孤立于原有生态以外 , 用户流失风险也在相应地增加 。 毕竟 , 用户在QQ生态中完成匹配后 , 完全可能选择其他的学习类产品 。 借助外部小程序进行引流和改善匹配环节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 。
总体而言 , 元音目前的产品形态还相对粗糙 , 缺少能够抢占用户心智的杀手级功能 。 虚拟形象的娱乐化玩法缺乏新意且不聚焦 , 与学习场景相割裂 , 难以长期留存用户;学习功能则相对单一 , 核心玩法“联机自习”需要引入更丰富的用户数据维度来提高匹配效率 。
在找到“学习”这个连接点后 , 如何完善产品形态 , 仍是元音需要解决的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