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楼台月】明朝的爵位制度是怎样的?

在古代 ,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 , 在统治中都会将封官赐爵作为一个笼络人心的重要政治手段 。 爵位和官位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 , 官职代表的是官员手中的实际权利 , 而爵位代表的是地位和待遇 , 根据规定 , 爵位往往超越官制 , 也就是高于一般的官位 , 明朝所采取的勋爵制度也是如此 。
明朝时期的爵位制度已经相对程序化、制度化、法制化 , 明朝的封爵制度既有过去各朝的相同之处 , 又形成了很多自己的特点 , 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和明朝独特的社会状况有极大的关联 。
【旧时楼台月】明朝的爵位制度是怎样的?
文章图片
一、封爵两体制
(一)封爵两体制的内容:
明朝时期封爵制度采取的是宗室封爵体制与功臣外戚体制两套体制 。 王和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制度分离 , 这是明朝封爵制度区别于过去的重大特点 。
并且勋爵只有爵号和俸禄 , 不再有其他朝代的封地 , 不过皇帝将赐予“丹书铁券”来彰显功勋 , 以示皇恩 。 “丹书铁券”除了象征以外还享有免罪特权 。
1、宗室封爵体制的内容
明太祖初期制定了封爵制度 , 制度中所设立的主要爵位是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 , 等八等爵位 , 这些爵位 , 分封对象是皇亲贵族 。
不同的爵位 , 享有不同的俸禄 , 亲王每年的俸禄是5万石 , 后来被削减为1万石 。 但是这些皇亲贵族的俸禄要远高于功臣外戚体制下封爵的官员 。
2、功臣外戚体制的内容
明朝的统治者为了笼络功臣外戚 , 又为了防止出现异姓王独大威胁统治的局面 , 所以才将五等候制度设立在宗氏封爵体制之外 , 洪武三年六月颁布诏令 , 规定了五等侯的主要爵位和享有的俸禄多少 。
根据规定:
正一品为国公、郡公 , 从一品为郡侯 。
正、从二品为郡伯等 , 这些爵位没有封地 , 无军功者不得分封 。
在俸禄方面 , 公爵的俸禄为两千五石到五千石 , 侯的主要俸禄一千石到一千五百石等 。 这些爵位分为两种 , 一种是终身制 , 也就是不可以传承 , 另一种是可以世袭的
世袭制 , 这两种依据军功大小而定 。
【旧时楼台月】明朝的爵位制度是怎样的?
文章图片
(二)封爵两体制的成因
1、封建统治制度的加强:
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 , 国家政治集权化程度越来越高 , 到了明朝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在这种政治条件下统治者十分害怕异姓官员有封地之后坐大 , 这会大大威胁自己的统治 , 为了维护自己皇权的至高无上 , 统治者决定不将土地分封给异姓 。
2、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传统的儒家思想中 , 统治者的亲属才是贵族 , 他们理应分封土地 , 而其他人要遵守传统的封建礼教制度 , 维护君主的统治 。
3、统治者的个人原因: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 是真正的“草根”皇帝 , 他从底层到皇帝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 所以他会以最坏的结果来推测他人 , 因此他个人的性格也影响了这种制度的形成 。
4、经济发展的影响:
到了明朝时期 , 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 , 都得到一定的发展这为封爵提供了物质基础 。 在过去 ,
有封地的侯爵往往在自己的封地中收纳付税来作为自己的俸禄 , 而此时国家已经可以利用国家赋税来给他们发俸 。
【旧时楼台月】明朝的爵位制度是怎样的?
文章图片
二、封爵和赐卷结合
明朝时期的封爵制度日趋制度化 , 创建了历史上最为完善的封爵赐券制度 , 明太祖将军功与颁发“丹书铁券”有机地结合为一体 , 这是明朝为巩固中央统治所采取的重要措施 , 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 , 这一制度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 , 但这一制度依然延续到明朝灭亡 , 对清朝的封爵制度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
(一)封爵赐券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