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肆无忌惮的“大数据杀熟”:美团、滴滴后,又一平台露出真面目


大数据|肆无忌惮的“大数据杀熟”:美团、滴滴后,又一平台露出真面目
文章图片
大数据|肆无忌惮的“大数据杀熟”:美团、滴滴后,又一平台露出真面目
文章图片
大数据|肆无忌惮的“大数据杀熟”:美团、滴滴后,又一平台露出真面目
文章图片
大数据|肆无忌惮的“大数据杀熟”:美团、滴滴后,又一平台露出真面目

\">大数据杀熟:指的是同样的商品和服务 , 老客户们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用户要贵出许多的现象 。 表现为以下的三种形式 , 其一是根据用户的设备进行“差异化定价”;其二是根据用户的消费场所进行“差异化定价”;其三是根据用户消费频次的差别进行“差异化定价” 。
“时代红利”下 , 互联网巨头们 , 捎带的“牟利手段”PC端日趋饱和之时 , 移动互联网时代迎来了新的篇章 , 当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生活各个维度的消费需求 , 都能承载在移动端时 , 互联网巨头们自然成为了时代的“宠儿” 。 当然千人千面的特性 , 要想实现精准化的推荐 , 提升交易的效率 , 那么就就得基于算法和大数据 。
“大数据悖论”中这样讲到 , 当大数据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时候 , 能产生奇效 。 所以当平台根据用户的偏好和个人画像 , 捎带地进行“杀熟行为”的时候 ,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没有办法的 。
大家除了此起彼伏地抱怨声 , 是没有“勇气”去删除APP的 , 这种不透明的算法机制 , 让互联网巨头们 , 在“时代红利”下 , 肆无忌惮地进行着“杀熟”行为 。
“大数据杀熟”问题屡屡曝光 , “大数据杀熟”行为屡禁不止最近几年 , 曾经身在暗处的“大数据杀熟” , 已经逐渐地成为公开的秘密 , 各大互联网平台都没能幸免 。 去年年底 , 一篇《我被美团割了韭菜》的文章让美团站在风口浪尖 , 用户发现自己身为美团的会员 , 所需付的配送费 , 竟然比非会员用户还高 。
今年春节期间 , 上海复旦大学针对网约车 , 做了一项细致的调研 , 当报告出来的时候令众人错愕 。 在收集的800多份样本中 , 使用的手机越贵 , 越容易被较贵车型接单 , 拿苹果手机举例 , 它能够获得的优惠却比非苹果手机更贵 , “大数据杀熟”事件再度引起热议 。
让人无奈的是 , 这种行为并不是个别案例 , 而是业内存在的普遍现象 。 最终被损害利益的消费者无能为力 , 因为当你使用手机浏览产品时 , 每套量身定制的“算法”就已经准备好 , 比如说产品的价位、浏览时长以及内容等等 , 当平台以此算法给剥夺消费者的选择之时 , 又能奈何?
又一平台露出真面目 , 手机越贵房间越贵近日央视曝光携程也存在杀熟行为 , 有用户在使用携程订酒店时 , 两台价位不同的手机 , 对于同一个房间 , 显示的价格存在着差异 。 随后记者用三档价位的手机对其进行验证 , 而最终结果是 , 3000+以上价位手机与千元机相比 , 价格高出100元左右 。
在此之前 , 携程就曾表示过这种现象的出现 , 是系统的Bug导致的 , 多么令人熟悉的一套说辞 。 可在赤裸裸的真相面前 , 谁又会相信每次都是系统Bug的原因?又或许携程只是“礼貌性”地回应 , 可互联网巨头们如此明目张胆 , 底气何在?
【大数据|肆无忌惮的“大数据杀熟”:美团、滴滴后,又一平台露出真面目】
“千人千面”下 , “大数据杀熟”何时停止?业内的专业人士曾分析 , “杀熟”行为之所以如此肆无忌惮 , 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监管和举证的困难导致 。
很多时候 , 不是市场监管部门不作为 , 而是互联网平台为了一己私利 , 隐蔽地“钻着空子” 。 而另外一部分原因 , 就是消费习惯的养成所致 。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 很大程度上都和“局部垄断”脱不开关系 , 在它们攻城拔寨的“早期” , 消费者们在低价面前没有抵抗力 。 当互联网巨头们利用“烧钱”的方式 , 成为了领域的龙头 , 用户们丧失的不止是产品上的选择权 , 而是平台的选择权 。
当用户基数达到一定体量时 , 互联网巨头只需要针对部分用户采取“手段” , 就能实现快速“回流” 。 可偏偏养成消费习惯的我们 , 丧失了逃离这些APP的勇气 , 才让互联网平台们有恃无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