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服」防护服企业一月激增826家,疫情之后过剩产能何去何从?( 二 )


3月4日 ,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 , 国内防护服的生产供应已经由十分紧缺转为能够满足需求 , 但防护服的生产供应仍不能放松 。
曹学军指出 , 目前疫情在全球多个国家出现 , 部分地区疫情在加剧 , 防护物资也出现了紧缺的情况 。 中国是防护服生产的大国 , 我们也鼓励国内防护服的生产企业积极对接国外需求 , 按相应标准规范生产出口 , 为全球共同抗击疫情作出贡献 。
【「防护服」防护服企业一月激增826家,疫情之后过剩产能何去何从?】目前 , 世界范围内面临口罩及防护服短缺问题 , 国内产能则是全球抗疫中的关键一环 。 中泰证券指出 , 从需求端看 , 海外疫情滞后于中国 , 目前处于爆发早期 , 疫情严重地区口罩、防护服紧缺 。 从供给端来看 , 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和增加对外出口 , 国内还需持续增加防护服、口罩产能 。
中信建投分析师认为 , 短期来看 , 全球防护消杀用品供不应求 , 目前多国防疫物资出现短缺 , 消杀防护耗材短缺需求只增不减 。 预计相关企业将获取大量海外订单 , 迎来阶段性增长机会 , 业绩可能出现暴增 。
值得注意的是 , 跨界医疗用品的孚日股份、华纺股份都拥有国内外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 。 据了解 , 华纺股份销售网络覆盖北美洲 , 非洲 , 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 孚日股份则表示 , 公司会将口罩、防护服等作为常年的产品进行长期经营 , 并充分利用公司在国内外庞大的营销网络 , 在国内外市场进行销售 。
资本市场方面 , 华纺股份股票交易在3月6日、3月9日两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 , 换手率达到27.64% 。 3月11日 , 孚日股份收盘股价报8.06元/股 , 涨3.73% 。
疫情之后 , 转产企业何去何从?
疫情期间 , 国内服装企业转产医护产品不仅可以填补市场需求 , 还能减缓因疫情影响无法开展其他业务的损失 。 那么 , 疫情过后 , 这些转产企业该如何面对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回落?
对于企业担心防护服、口罩等产能过剩的问题 , 国家发改委负责人曾于2月3日表示 , 支持企业复工生产口罩、防护服 , 按1倍以上的规模组织产能、准备原料、启动增产增供 。 企业不用担心未来产能过剩 , 疫情过后 , 政府对富余产量进行收储 。 只要物资生产符合标准 , 企业可以开足马力组织生产 。
蓝鲸采访人员从多位服装企业负责人的采访中发现 , 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 , 转产只是疫情期间的过渡选择 。 考虑到短期无法回收设备和原材料的投资 , 多数企业的生产线改造、医护用品产能都控制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 。
华纺股份表示 , 由于医护产品业务涉及的产能、产量、收入水平占比在公司中还比较小 , 目前不会将其作为公司的重点经营业务 。 从红豆股份约6万件/月的防护服产能来看 , 涉及的销售收入约为1200万元/月 , 相较于2018年营业收入24.83亿元 , 该部分收入占比较小 。
红豆股份某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不同的防护服有不同的生产标准 , 医用级防护服的生产除了需要搭建净化车间 , 还要用到复合无纺布等原材料 , 与口罩相比 , 制作周期长 , 投入成本大 。 因而 , 公司在转产时会基于改造成本来投入资源 。
业内人士指出 , 疫情过后 , 市场需求大量回落是必然 。 对于企业来说 , 抱有投机心态生产防护服等医疗产品十分危险 , 已经转产的企业则需要考虑如何获取市场份额、优化产品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