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新冠疫苗研发大赛正酣,不同技术路线究竟谁更有戏?


「中国新闻周刊」新冠疫苗研发大赛正酣,不同技术路线究竟谁更有戏?
本文插图
2020年1月10日 , 当中国科学家张永振向世界公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的3小时候后 , 美国疫苗研发公司Inovio实验室就在电脑上的基因测序软件里设计出了新疫苗 , 并宣布最快将于今年夏天开始人体临床试验 。 这曾被认为是本世纪最快的疫苗研发记录之一 , 但现在 , 从走向临床试验的时间来看 , 这个记录正在被打破 。
3月16日 , 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凯撒永久华盛顿研究所的科学家们 , 向4名健康的志愿者注射了第一针试验新冠疫苗 。 注射进受试人手臂的这只选疫苗代号为mRNA-1273 , 由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性疾病研究所(NIAID)与Moderna公司联合开发 。 后者专门生产基于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疫苗 。
就在美国的试验疫苗注入受试者体内一天后 , 3月17日 , 天津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宣布 , 与中国军科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联合开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 , 已经开始临床试验的准备工作和受试者招募 。 18日早晨 , 康希诺又发布公告称 , 该候选疫苗已经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 眼下 , 由军科院研究员、工程院院士陈薇领衔的这一合作团队 , 已经成为中国跑得最快的疫苗研发选手 。
据不完全统计 , 截至3月8日 , 全球大约有64项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在研项目 , 其中 , 中国单独攻关及与他国合作的项目共36个 。 一场全球疫苗研发竞赛正在激烈展开 。
五大技术路线攻关疫苗
清华大学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曾参与过MERS疫苗的研发 , 他解释说 , 新冠疫苗的研发原理 , 就是要诱导出对这个病毒有很强的中和能力的抗体 , 这也是现在所有疫苗策略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 但在这场竞赛中 , 达到目标的方法却各不相同 。
中国共布局了5条新冠疫苗研发的技术路线 , 具体包括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的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与基于mRNA和DNA的核酸疫苗 。 其中 , 灭活疫苗与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没有看到全球其他国家有相关报道 , 另外三种与国外研发基本同步 。 不过 , 由于中国没有开展过mRNA疫苗临床研究的先例 , 未来在临床研究环节也许国外某些研发机构会超越中国 。
3月17日下午 ,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 ,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介绍说 , 5大技术方向疫苗总体进展顺利 , 第一批确定的9项任务都已完成动物研究大部分工作 。 大部分研发团队4月份都能完成临床前研究 , 并逐步启动临床试验 。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免疫规划科医师陶黎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在5种方法里面 , 灭活疫苗是用被杀灭的病毒刺激健康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做成疫苗 , 其他路径都是基于一个相同的理论基础:病毒上的S蛋白可以引起人体免疫保护机制 , 所以这些疫苗都是针对S蛋白靶点的 。 基因工程重组的亚单位疫苗在体外生产S蛋白 , 腺病毒及核酸技术都是在体内产生S蛋白 , 腺病毒载体疫苗在埃博拉疫苗上使用过 , 虽然获得批准但并未在人群中真正使用 , 核酸疫苗更是一种全新技术 , 从来没在人体上使用过 。
【「中国新闻周刊」新冠疫苗研发大赛正酣,不同技术路线究竟谁更有戏?】在全球公布了拟采用制备技术的51个新冠疫苗项目中 , 使用传统减活或灭活技术的产品只有6个 , 而近年才出现的病毒载体和mRNA疫苗技术更受研发人员青睐 。 而国家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3月17日则透露说 , 目前厦门大学、四川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科研团队都已参与到疫苗攻关中 , 他还指出 , 重点是流感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三条技术路线 。
此次中国与美国分别取得新进展的两种实验疫苗 , 恰好都属于比较新的疫苗开发技术 。 美国临床试验疫苗所采用的技术 , 是根据病毒的基因序列特征 , 即靶点 , 针对性地设计出靶向mRNA , 再通过一定的递送系统进入人体细胞 , 让人的免疫系统识别病毒特征 , 产生抗体 。 所谓递送系统 , 就是给mRNA包上特别的壳 , 通过壳与细胞膜的融合 , 让假病毒进入人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