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为什么老剧更“耐刷”

中国青年报■为什么老剧更“耐刷”。  最近宅家抗疫 , 小妍完全没搭理满屏的新播剧 , 而是点开5年前的《琅琊榜》和两年前的《如懿传》 , 重温了一遍 。 前者54集 , 后者87集 。 “这个时间段大家心情不好、有点浮躁 , 我觉得追新剧很累 , 看旧的反而舒服点” 。

  刷老剧 , 是留学生芊芊的日常必备项目 , 而且她的“首选”剧 , 是距离首播已长达14年的《武林外传》 。 “我想不到看什么时就会打开《武林外传》 , 也不是觉得看了就能特别开心 , 而是为了让屋子里有点声音 , 当成自己做事情时候的背景音乐 。 想家时看这部剧 , 就像有个人能和你说说话” 。

  新的影视剧层出不穷 , 我们为什么愿意时不时回到老剧里?

  优酷自2017年起启动“高清修复计划” , 截至目前陆续修复了2000多部经典剧集和电影 。 数据显示 , 去年6月至今 , 90后成为观看高清经典影视剧的主力群体 , 人数超过6000万 , 贡献了42.7%的观看时长;80后用户超过4000万 , 观看时长占比25%;此外 , 男性用户更爱重温经典 , 占比达59.8% 。

  根据优酷提供的数据 , 修复后与修复前对比 , 《北平无战事》的用户量增长178% , 《乡村爱情交响曲》的用户量增长105.4%;而在“IP排名”中 , 电视剧品类里 , 观看时长第一的IP是胡歌 , 达到2735万个小时 , 代表作品——《神话》《仙剑奇侠传》《风中奇缘》《新聊斋志异》《剑蝶》;作品观看时长第二的IP是金庸 , 达2373万个小时 , 代表作品有《鹿鼎记》(陈小春版)、《天龙八部》(黄日华版)、《神雕侠侣》(古天乐版)、《射雕英雄传》(黄日华版)、《笑傲江湖》(吕颂贤版) 。

  从心理层面解读 , 我们之所以爱频频刷老剧 , 是因为“回忆滤镜”的天然存在 。

  “曾经的流行文化经过时间淘洗 , 是可以在今天重新流行的 。 ”电视评论人何天平表示 , 早已长大成人的80后、90后受众 , 对他们曾喜爱和追随的文艺作品 , 产生了一种“回忆滤镜” , 觉得以前的作品经得起推敲 , 耐人寻味 。

  “在越来越快的生存节奏里 , 有意识地‘逃’回过去变成很多当代人一种有效的心理代偿机制 。 也是在如此情况下 , 回忆被覆上了一层又一层温柔的高光 , 想象性地构造出了‘生活在别处’的纾解通道 。 ”

  何天平指出 , “回忆滤镜”是一种群体性的情感和文化 , 那些老的影视剧 , 能充分阐述印迹在一代人身上具有普遍性的文化认同和精神世界 , 并且这种底色常谈常新 。

  同时 , “回忆滤镜”与新一代人的观剧习惯息息相关 。 今天的家庭影视文化具有“伴随式”的特点 , 年轻人习惯于开着视频做点其他事情 。 “我们开着《武林外传》《甄嬛传》 , 未必是怀旧 , 而是因为熟悉——这样就不用集中注意力看 , 可以用伴随式收看的方式让它存在于生活中” 。

  宁愿反复循环刷十遍老剧 , 也懒得开始追一部新剧 , 或者是觉得追新剧这件事“要作很大的心理建设” , 除了“回忆滤镜” , 观众对品质的追求也是一个关键要素 。

  “重嚼老剧更香 , 很可能是因为新剧真的不香 , 我一点都吃不下去 。 ”90后媒体人王立自认为是一个“观念很包容 , 很乐于接收新生事物”的观众 , 前两年 , 每当视频网站上推出他喜欢的类型剧目 , 例如仙侠、悬疑、谍战等 , 他一定会坚持亲自下场“无偏见验货” 。